咸丰帝简介
清文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入关以后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满族,爱新觉罗氏。
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
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1850年)继位。【粉丝网】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
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咸丰帝即位之初,中国南部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他派赛尚阿前往湖南防堵。
咸丰三年(1853),命向荣、琦善分别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
又命曾国藩办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军。
另派僧格林沁阻击太平军北伐。
六年,江北、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他又命德兴阿、和春重建。
十年,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镇压太平天国。
由于清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满族亲贵不信任曾国藩等汉族地方武装,不肯委以重任。
因此,咸丰年间,清军在与太平军作战时,屡遭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又于咸丰六年(1856)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外国武装的
威吓下,咸丰帝被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除赔款、修改税则、开放通商口岸外,还同意外国使节常驻北京,外国人可在 中国内地 游历、通商、传教等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
咸丰帝匆忙逃往热河,命恭亲王奕訢留驻北京,以清政府全权代表身分与英法议和。
八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奕訢与英法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同意增加赔款数额,增开商埠,割让九龙给英国。
战争期间,还被迫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丧失了中国东北领土达100余万平方千米。
十一年七月,咸丰帝病卒于热河行宫。
生平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奕詝生于京师圆明园澄静斋。
道光帝晚年在立储的大事上,犹豫不定。
道光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
道光末年,道光帝违和,缠绵病榻,自思多年痼疾,将不久于此位。
其时,奕詝伏地流涕,痛切异常,“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
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冲阿、何如
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匣,宣示建储朱谕:“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特谕。
”道光正式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五日午时,道光帝驾崩于
圆明园慎德堂,按照清代制度,新皇帝奕詝当日下午护送大行皇帝的 遗体至城内紫禁城乾清宫停放。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年轻的咸丰帝即位,颇有振作之心。
咸丰帝即位之后的
主要措施一是 清洗军机处,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二是 大举提拔汉族士绅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叛乱。从《清文宗实录》中看,他此时的
工作极为勤奋,每天都有 许多谕旨下达,其中不少是 亲笔写的 朱批、朱谕,不劳军机大臣动手。咸丰帝在上台后的八个月,就罢免了道光朝的军机大臣穆彰阿。
随后又罢免了主和派的耆英等。
而且
咸丰帝初年为了 缓和 与 恭亲王奕訢的政治矛盾,任命其为军机大臣;但 是 不久罢免了 奕訢的 职务,巩固了 皇权。咸丰帝罢免了道光朝的主和派大臣之后,重新安排了军机大臣的人选。
咸丰帝开始任用肃顺等改革派官员,对之前的政治局面实行整顿。
肃顺掌权后,以铁腕的方式面对自乾隆末期以来的官场腐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
其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将一品大员柏葰处斩,使得清王朝此后几十年间官场风气,特别是
自乾隆后期越演越烈的 贪腐风气有 了 很大改观。咸丰帝即位初年,因太平天国起义,户部库房匮乏,于是清廷决定由户部设立宝钞处和官钱总局发行大量钞票。
滥发官钞非但
没有 纾解财政,反倒致使通货膨胀、物价飞腾,而官商乘机勾结,“侵占挪用”,“拒收买抵”,从中牟取暴利,将币制改革失败的 恶果转嫁于 百姓头上,当时“五城内外兵民不下数百万户,各粮行抬价居奇,小民每日所 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咸丰八年(1858年)底,肃顺改任户部尚书,决心整顿财政积弊。
肃顺从调查五宇官号账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员几百人,抄没户部司员、商户及满洲宗室数十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
官场贪贿公行的 风气。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在
两年的 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 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 南方重镇,威胁清朝中部腹地 ,于 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咸丰帝于三年(1853年)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
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一。
他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
由于
太平军没有 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的 “天京事变”使清廷获得了 喘息的 机会。咸丰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勾结外国势力,合力扑灭太平天国运动。
正在咸丰帝镇压太平天国之时,英、法等国再次染指中国。
咸丰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廷提出修约等要求,遭到咸丰帝拒绝。
故而导致英、法两国于
咸丰六年(1856年)再次对清廷宣战,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攻占广州,但 被击退。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英法联军以及英、法、美、俄四国公使抵达天津大沽口外,要求所谓“修约”。
咸丰帝谕令直隶总督谭廷襄“以夷制夷”,对俄示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诱,对英国则严词质问。
谭廷襄奉旨行事,但是没有成功。
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
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
,与 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 《中俄天津条约》。条约样本奏上,咸丰帝十分愤怒,但是不得不由批准。
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
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
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
咸丰帝见大沽口获胜,尽毁《天津条约》。
而后,英法调兵谴将,准备新的侵略。
咸丰十年(1860年)春,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
六月,向大沽口进攻,咸丰帝谕旨:“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师。
”七月,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和战不定,痛失歼敌的良机。
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
八月一日,英法两国舰队又一次抵达天津外海。
法国也派出舰船40余艘,陆军6700人,而僧格林沁部署在大沽的守军总共只有10000人。
为了避免纠缠,联军干脆在大沽以北的北塘登岸。
僧格林沁为保存实力,下令南岸守军撤往通州。
次日,英国舰队安然驶入白河。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
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
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之战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史称“庚申虏变”。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訢留京议和。
奕訢代表清政府与
英、法、俄签订了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总管园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
次日遭到抢劫之后被焚毁殆尽。
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后,时刻关注京师的消息。
在
英、法议和退兵之后,咸丰帝一度有 回鸾的 打算,但 是 不久就打消了这一年头,最 主要的 是 “亲递国书”一事尚未有 着 落,故而责成恭亲王奕訢尽快办理。此后咸丰帝又几次改变回鸾的旨意。
主要原因除了夷人的因素,还有咸丰帝逐渐喜欢上了热河行宫的生活。
这一时期的咸丰帝尤其醉心于戏剧。
北京宫内的升平署成批的被召到热河。
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起,“烟波致爽”殿每三天就要演一出。
自从咸丰帝到达承德之后,肃顺与咸丰帝的关系更为接近,随侍左右。
此时咸丰帝身体逐渐变坏,肃顺为了保证咸丰帝去世后政治不会发生大的变动,极力劝说咸丰帝留在热河。
恭亲王奕訢与文祥等人见咸丰帝迟迟不回北京,而且热河还不时传来皇帝病重的消息,十分紧张。
他上奏去热河请安,企图直接与咸丰帝见面,以打破肃顺的封锁。
奏折受到肃顺的阻扰,由此恭亲王与肃顺集团的矛盾激化。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
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
咸丰帝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
”又
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
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
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
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
十七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其后葬于清东陵定陵。
咸丰帝病死之后,其生前安排的政治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生母那拉氏力图取得最高统治权力。
她与慈安太后和奕訢相勾结,拉拢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
于咸丰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861年11月2日),将载垣、端华、肃顺等革职拿问。
十月初一日(11月3日),又
接连发出上谕,授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在 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户部左侍郎文祥在 军机大臣上行走,鸿胪寺少卿曹毓英在 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随后,慈禧太后等迅速捕杀了
载垣、端华、肃顺,其余五大臣革职治罪,将载垣等人拟定的 皇帝年号“祺祥”改为“同治”。慈禧太后夺取了实际的最高统治权。
评价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
他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
从个人际遇来说,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
中国历史上最
大的 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 赶上了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 之变局让他 摊上了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 没落也 让他 碰上了 ,他 驾驭的 又 是 一条已经航行了 二百年的 千疮百孔的 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
从政治角度来看,咸丰帝虽说是
呕心沥血,用力改革,可还是 没有 挽回败局;再加上他 下了 很多错误的 抉择,所 以清朝还是 那样千疮百孔。他的大变革没有取太大的作用。
政治腐败,国库空亏,民生凋敝,兵将腐朽一个也没解决。
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他没有阻止慈禧篡政,还加速了慈禧的篡政。
道光帝十分中意文宗之仁孝。
领诸皇子狩猎,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
刘体仁《异辞录》:①文宗勤于政事,万几之暇,颇耽逸乐,王心弗善焉。
②文宗用人,惟贤是尚,不分满汉。
晚清重臣郭嵩焘:文宗初基,东南糜烂,天下岌岌。
朝廷怀恐惧之意而出之以端简,百官慑于大难之骤兴,瞻顾却立。
英法联军在
圆明园等 地 的 告示: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行为, 即不能逃其所 应受之责任与 刑罚也 。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十八日焚烧圆明园。
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既未参预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一惩之也。
赵尔巽等《清史稿》:①文宗厌廷臣习于因循,乏匡济之略。
②文宗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
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
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
赋民首杜烦苛,治军慎持驭索。
辅弼充位,悉出庙算。
乡使假年御宇,安有后来之伏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