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处地下室,将他们拍摄的十部短片进行了商业性的公开放映。人们把这天视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在电影发明之前的六个艺术种类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舞蹈)。人类文明因电影的诞生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影本身所包含的艺术元素非常多元,电影的发展促进了编剧、摄影、导演、音乐、表演等艺术的发展。
电影制作本身是【粉丝网】 后世之所 以把卢米埃尔兄弟在 1895年公开放映电影短片视作电影的 诞生日,就是 因为他 们对入场观众收取费用。这奠定了 电影产业发展的 基本形态。电影在 世界各地 的 发展,都创造了 丰富的 利润,吸引了 大量资金和众多从业者,促进了 经济的 发展,并且 还形成了 别具特色的娱乐休闲文化。
艺术,也 是 产业。电影在 诞生后不久,就迅速发展成了 一个庞大的 产业。电影在
全世界的 普及还促进了各地 区之间的 文化交流。 如 今,电影已成为各地展现文化的 一个窗口。文化的 传承和 延续也 得益于 电影的 发明。 我们能通过 电影,特别是 纪录片,来了 解各个时代的 基本面貌。电影在
公众表达诉求和 政府宣传中也 扮演了 极其重要的 角色。导演和 编剧在 制作电影的 过 程中,有时会注意到公众所 关注的 社会议题。当他 们将这些议题通过 电影表达出来时,会引起广泛的 社会讨论,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 变革。各国政府部门也 会通过 电影来进行意识形态的 宣传,向 公众和 其他 国家传达特定的 价值观。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短片《工厂大门》,是最早进行商业性公开放映的电影
电影的诞生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历史背景。
第一,“视觉滞留”原理的
发现,使人们相信人眼视觉的 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 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 视象。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 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 “视觉滞留”的 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 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 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
频闪观察器等 视觉玩具相继出现。照相技术发明后,人们便开始尝试用照片拍摄连续的 动作,然 后用照片来制作人眼可观察的 活动影像。第二,摄影技术的
进步使人们能够摄制活动影像。1872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使用二十四台照相机给奔跑中的 马进行连续拍照,马奔跑的动作被依次拍了下来。这些照片叠在 一起连续翻动时,马会“活”起来,形成奔跑的 的动作。麦布里奇后来发明了 一种放映这类照片的 装置,并申请了 专利。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zl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
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 “摄影枪”。此后他 又 发明了 “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 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 麦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 方法。美国的 发明家爱迪生和他 的 机械师狄克逊为了 使胶片在 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 在 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 牵引方法,解决了 机械传动的 技术问题。 “活动照相”的 “摄影术”得以完成。第三,放映术的发明使多个观众同时观看电影成为可能。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
“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在 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 活动影戏。但 是 ,投影在 幕布上的 图象,完全是 由雷诺一个人亲手一张张绘制而成的 ,那不过 是 早期的动画放映,距离真正的 电影相去甚远。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
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 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 影片,外面有 个2.5毫米的 透镜。但 “电影视镜”只能让一个人观看。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电影放映装置
当时欧美地区很多发明家都在
改进放映术,最 为成功的 是法国的 卢米埃尔兄弟。他 们发明的 “活动电影机”获得了 成功。那是 一架既可以拍摄又 可以放映胶片的 机器,而且 机器的 成本和 重量,也 都要远远低于 爱迪生和 其他 发明家们的 那些设备。此外,在 放映速度方面,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是1/48秒的 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 “活动电影机”则是 1/16秒的 画格,更为接近于 1/24秒画格的 正常速度。电影从诞生以来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5年到1927年。电影诞生后虽然发展迅速,但电影制作技术仍在摸索阶段。
早期的
电影制作者 进行了 一些电影实验,最 著名的 是法国电影制片人乔治・梅里爱,他为早期电影的 技术和 讲述方法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他 是 最 早在 作品中使用多重曝光、低速摄影、淡入淡出以及手工着 色的 电影制作人之一。他 拍摄的 《月球旅行记》被认为是 电影史上最 早的 科幻片。爱迪生片厂的
导演鲍特充分发挥了 剪辑在 电影制作中的 功用,大大丰富了 电影的 表现手段。他 的 代表作《一个消防员的生活》和 《火车大劫案》首次展示了 剪辑在 电影创造时空上的 巨大可能性———将挑选出来的 在 不同时空中分散拍摄的 单镜头连接成有 叙事意义的 情节。当时以苏联“蒙太奇学派”、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派、美国的
“喜剧学派”为代表的 电影艺术流派开始涌现,对后世的 电影发展产生了 较为深远的影响。与 此同时,电影产业和 市场在 这个阶段也 开始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1927年到1945年。电影在
这个阶段开始进入成熟期,随着技术的 进步和 商业资本的 投入,稳定的 电影制作和 发行体系开始形成。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正是
在 这个时期开始兴起。美国电影在 经历过 早期的 竞争后,好莱坞的 八家制片厂基本垄断了 电影市场。他 们制作了 大量的 类型片,即在 相对固定的 制片模式下,表现出相似的 风格、主题及结构关系,具有 简单透明的 人物性格和固定的 电影语言模式。电影成为了 美国人娱乐生活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好莱坞的 电影明星声势日隆,电影院数量也 急剧增加。在
欧洲电影中,英国也 迎来了 电影繁荣期。吸收苏联“蒙太奇学派”和法国先锋学派的 创作思想后,英国电影也 发展出了 独具特色的 纪录片学派。有声电影出现后,法国出现了 真实地 反映社会现实、多以质朴自然 的 表演与不分割时空的 景深镜头和 段落镜头、来展示下层人物的日常生活“诗意现实主义”学派。苏联电影在这个阶段也 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优秀的 历史人物传记片不仅体现了 极高的 文学性,拍摄、剪辑等技巧也 有 很多创新。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画面,该片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被认为是“蒙太奇”理论的创始人
第三阶段,从1945年到1967年。这段时间是
电影的 变革期,二战结束后,电影的 叙述主题、创作对象和 表现手法都发生了 很大的 变化。以1945年罗西里尼拍摄的
《罗马,不设防城市》为发端,在 意大利兴起了 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并以艺术创新为特征的 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后来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56年,格里高利·丘赫莱伊拍摄了 电影《第四十一》,拉开了 苏联诗电影的 序幕,苏联开始迎来斯大林后的 一个电影创作的 春天。在
法国,巴赞开始通过 《电影手册》聚集起一些对电影叙事和 电影本体进行深入研究的 年轻人。法国涌现出一批处女作导演。1958年,法国人首次使用“新浪潮”来描述新涌现的 电影现象。新浪潮电影如《四百击》和 《精疲力竭》,既反映了 整个时代,也 充分反映了 创作者 个人的 认识、思索与 风格。从新浪潮电影的
实践来看,新人们普遍反对好莱坞的 制片人中心制,主张电影作者 论。如 戈达尔认为“拍电影就是 写作”。与此同时,部分新浪潮电影实现了 独立制片,这对美国和 其他 国家制片制度的 发展和 完善产生了 重要的 影响。瑞典的 著名导演伯格曼,日本的 著名导演黑泽明、沟口健二等 人也 受到新浪潮的 影响。第四阶段,1967年至今。电影开始进入振兴期,虽然
美国好莱坞的 影响力在全世界进一步扩张,但 由于 技术的进步和 各国电影的 崛起,电影开始呈现多元化的 发展局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新好莱坞”的青年导演。他
们创作的 不少电影拓宽了 题材,摆脱了 戏剧的 结构模式,力求以朴质的 叙述,以对现实的 强烈关注、对人物性格和 人物心理的 深刻展示,及对人与 社会、人与 自然 关系的 细致把握来营建艺术氛围,从而深深地 打动美国乃至全球观众。而好莱坞电影也 因此雄霸世界电影市场。欧洲电影也
取得了 新的 进展。法国出现了 重视画面美感和 视觉效果的 “新巴洛克”学派,苏联电影进入了 第三个黄金时代,英国涌现了 “新电影运动”。这些电影学派和 运动都有 意摆脱好莱坞电影的 影响,保留了 本国的 特色。亚洲电影在 这方面更为突出,特别是日本、中国和 印度电影的 崛起,促进了 世界电影的 多元化发展。1993年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第46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电影呈现全面振兴之势。除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等
国家外,西班牙、中国、伊朗、澳大利亚也 拍出一些较为成功的 影片,并纷纷登上国际A级电影节的 领奖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3D、电脑特效等 先进技术在 电影制作中的 使用,还有 电影发行方式的 改变,使电影的 发展迈入了 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