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经典诗词,它们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世间万象。而在宋朝,有一首诗以其独特的读法脱颖而出,成为诗词史上的一朵奇葩,这便是《思妻诗》。
这首诗极为奇妙,男人读时需顺读,女人读时则要倒读,两种读法各有意境,各有妙处,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诗之缘起
据传,《思妻诗》出自宋代一位名叫李禺的
文人之手。李禺虽不如 苏轼、李清照等 名家广为人知,但他 的 这首《思妻诗》却因其独特的 阅读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 印记。此诗的 创作背景,源自李禺对远方妻子的 深切思念。在
那个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 年代,长途跋涉的 分离是 许多士人夫 妇不得不面对的 现实。李觏在 异地 夜深人静之时,对妻子的 思念如 潮水般涌来,遂提笔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顺读之妙
《思妻诗》的全文为:“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粉丝网】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 忆妻兮父忆儿。” 韵诗。 当男人顺读这首诗时,一幅思念妻子和家人的画面徐徐展开,开篇 “枯眼望遥山隔水”,一个 “枯” 字,尽显思念之苦,仿佛能看到一位男子双眼干涸,遥望着 远方被山水阻隔的 家乡,心中满是 对妻子的 牵挂。
“往来曾见几心知?” 这句诗则道出了男子内心的无奈,他心中的这份思念,又有几人能真正知晓呢?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表达的 是 男子因思念妻子而无心饮酒,即便拿起酒杯,也 只是 徒增伤感,以至于 害怕再去斟酒。由于 心中的 愁绪难以排解,想要通过 写诗来抒发,却发现笔下的 文字难以表达出内心复杂的 情感,连一首和 韵诗都难以写成。 这两句诗将男子被思念折磨得痛苦不堪的 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进一步描绘了 男子与妻子分别已久,路途遥远,却迟迟等 不到妻子的音信。那种望眼欲穿、度日如 年的 感觉跃然 纸上。
最后的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说的 是 在 寂静的 夜晚,男子独自守着 孤灯,他 思念着 妻子,也 思念着 孩子,这份深沉的 思念之情在 诗的结尾处达到了 高潮,十分让人为之动容。
倒读之奇
当女人倒读这首诗时,又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倒读为:“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诗韵和 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从女子的角度出发,“儿忆父兮妻忆夫”,直接点明了女子对丈夫和孩子的思念。
在
那个时代,女子可能更多地 承担着 照顾家庭的 责任,丈夫 的 远行让她既要思念丈夫 ,又 要独自抚养孩子,心中的 思念和 生活的 艰辛可想而知。“寂寥长守夜灯孤”,描绘出了女子在 漫长的 夜晚,独自守着 孤灯,忍受着 寂寞的 煎熬。与 顺读时男子的 孤独相比,女子的 这种孤独更加深沉,因为她还要面对生活中的 种种琐事。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则表达了 女子对丈夫 音信全无的 担忧,与 对分别已久的 痛苦。她也 1盼望着 丈夫 能早日归来,却始终等 不到消息,心中的 思念和 焦虑与 日俱增。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表达的是 女子同样被思念所 困扰,想要写诗寄托情思,却难以落笔,想要借酒消愁,又 害怕酒杯空了 之后更加孤独。这与 顺读时男子的 心境相呼应,却又 有 着 不同的 细腻情感。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则是 女子回忆着 与 丈夫 曾经的 点点滴滴,如 今却被山水阻隔,只能遥望远方,眼睛都望得干涸了 ,这份思念之情丝毫不亚于 男子。
《思妻诗》通过
独特的顺读和 倒读方式,展现了 夫妻之间相互思念的 深厚情感。男人顺读,侧重于展现在 外漂泊的 男子对家中妻子和 孩子的 牵挂,那种因思念而产生的 孤独、无奈和 痛苦,让人感同身受。女人倒读,则更注重描绘女子在
家中对丈夫 的 期盼,以及生活中的 艰辛与 不易。两种读法,也 从不同的 角度诠释了 夫妻之间的 深情,各有 各的 妙处,也 各有 各的 韵味。这首诗不仅是
宋朝诗词文化的 杰出代表,更是 古人情感表达的独特体现,它也 让人们看到了 ,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困难的 时代,人们对家人的思念是 如 此深沉和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