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数百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这部作品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六耳猕猴,这个神秘的角色,其真实来历和在灵山被打死的身份,一直以来都是读者和研究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六耳猕猴的真实来历
心魔具象化之说
一种广为流传的【粉丝网】 在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放心猿” 一词就有 双重含义,表面上是 说悟空遭到唐僧放逐,实则暗指悟空因神狂道昧,将自己内心深处的 阴暗面释放出来,这阴暗面便是 六耳猕猴。
观点认为,六耳猕猴是 孙悟空 “二心” 的 具象化体现,二者 本为一体。从故事的 诸多细节中,我 们能找到不少暗示。而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更是
直白地 表明了 “二心”“一体” 的 关系。孙悟空在 西天取经的 漫漫长路上,面临着 师父唐僧的 种种怀疑和 诘难,内心的 委屈、愤怒和 不甘不断积累。当他 无法忍受唐僧的 误解时,这种负面情绪就幻化成了 六耳猕猴。他
的 出现,正是孙悟空内心矛盾冲突的 外在 表现,是 心魔的 具象化。而且 六耳猕猴与 孙悟空在 功夫 法术、形容、言语、以及对紧箍咒的 反应上高度一致,佛祖在 二人到来前对西天诸圣所 言 “汝等 俱是一心,且 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以及故事末尾的 结语 “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 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都在 暗示着 二猴本为一体。混世四猴之一说
根据原著描述,当二猴打上西天时,如
来佛祖对众佛菩萨解释道,周天之内有 五仙(天地 神人鬼)、五虫(蠃鳞毛羽昆),还有 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假悟空便是 六耳猕猴。他 非天非地 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与 真悟空同象同音。按照如
来的说法,六耳猕猴是 一个独立的 存在,拥有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的 神通。 他能够知晓千里外之事,凡有 人说话皆能知道,正因如 此,他 才能了 解孙悟空与 唐僧之间纠纷的 前后经过,在 诸仙面前伪装得毫无破绽,让人难以分辨真假。但是
也 有 人质疑这种说法,认为除了 谛听外无人能辨别出真假孙悟空,如来佛祖通过阐述混世四猴的 概念给六耳猕猴编造了 出身,以此来解决这场真假难辨的 危机。在灵山被打死的究竟是谁
从原著的 描述来看,如 来佛祖道破六耳猕猴本相,六耳猕猴本欲逃脱,被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等 拦住,忙摇身变作蜜蜂往上逃去,却被如来以金钵盂困住。后来揭起钵盂,六耳猕猴露出本相,孙悟空忍不住,抡起铁棒将其打死,自此天地绝此一种,按照这种情节发展,被打死的 肯定是 六耳猕猴。
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也
象征着 他 打破了 自己的 妄心,消灭了 心魔,完成了 一次自我 超越。在 这场真假美猴王的 劫难中,孙悟空的 超我 占据了 主导,他 与 自己的 过 去做了 一个决裂,最 终得到了 如 来的 认可,为自己最终成佛奠定了 基础。这一观点也符合《西游记》中宣扬的佛教教义,即修行之人要战胜内心的yw和杂念,才能修成正果。
写到最后
六耳猕猴的
真实来历,至今仍然 是 《西游记》研究中的 热门话题,无论是 将六耳猕猴视为孙悟空心魔的 具象化,还是 独立的混世四猴之一,都体现了 《西游记》这部经典作品的 魅力。它就像一个巨大的 宝藏,每一次挖掘都能发现新的 闪光点,每一种解读都能为我 们展现出一个不同的 西游世界。或许,这正是 《西游记》能够经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的 原因所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