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粉丝网】
全部语录:
1、 历史已经走过70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 他不知道前路,奔着信仰而去,但我却知道他的结局,所以他笑了,我哭了。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只是这太阳没能升起。 —— 《红星照耀中国》
3、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赞美红军长征精神的句子好词好句。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 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闪耀着北方的繁星,在我下面的一个小瀑布流水淙淙,使人感到和平与宁静。因为长途跋涉的疲乏,我倒头就睡着了。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长征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0、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1、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这种精神,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广大。 —— 德斯诺斯《红星照耀中国》
12、 红星闪闪放光芒,党旗飘飘指方向。七一党徽耀长空,党的光辉万年长。风雨兼程壮华夏,九十年拼搏辉煌。江山赞歌齐飞扬,祝福祖国更强壮。 —— 《红星照耀中国》
13、 对于一个被剥夺民族自由的人民,革命的任务不是立即实现社会主义,而是争取独立。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一个实践共产主义的国家,共产主义就无从谈起。 —— 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
14、 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5、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6、 红军长征途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革命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留给了人们工作和学习以无穷的力量。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7、 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8、 红军的胜利行军,胜利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这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 —— 曹宇恒《红星照耀中国》
19、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0、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1、 自那以后,要做一名共产党员或者同情共产党,就要被判处死刑,千千万万的人因此惨遭屠杀。但是,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心甘情愿的继续去冒这样的风险。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2、 “他们都逃跑了!” “逃跑了?怕什么?” “怕我们的红军!” —— 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3、 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4、 当北海上面正结着坚冰的时候,白梅盛开着,杨柳倒垂在北海上,枝头上悬挂着水晶冰柱子,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北海,冬天珠玉树的名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红星照耀中国》
25、 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6、 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使中国打胜;也只有中国人自己会使中国失败。不管打了多少次胜仗,日本现在已在失败和最后崩溃的路上走着。 —— 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7、 突然,他们在西岸的同志们开始快乐的叫喊起来。“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30位英雄万岁!”蒋介石的飞机在他们头上发怒而无力的号着,可是红军也快乐到发狂地向他们挑战。 —— 《红星照耀中国》
28、 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9、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周恩来是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0、 我问毛泽东,在他看来,对于1927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谁应负最大的责任。毛泽东认为陈独秀应负最大的责任,陈独秀的“动摇的机会主义,在继续妥协显然意味着灾难的时刻,使党失去了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和自己的直接路线”。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1、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
32、 张学良实行了新的生活习惯――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3、 这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信革命理想信念坚定,坚信正义事业一定会胜利的长征精神,就是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密切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生死,患难与共,努力工作。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4、 蜡烛在我们中间毕剥着火花,我振笔疾书,一直到倦得要倒头便睡为止。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5、 “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它非常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 —— 《红星照耀中国》
36、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只要还有一寸的土地没有在侵略者cd的下面,它就不能说是被征服”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7、 对于一个中国的旅行者,这一条从西安往北的路上,每一英里路都可以引起他关于他的民族古昔繁华的回忆。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8、 “这些团体的大多数,或多或少是在《新青年》影响之下组织起来的。《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9、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 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
40、 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必然是死亡 —— 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
41、 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兄弟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2、 一点或两点钟后,全部的红军军队,很快乐地迈着大步,一壁高声唱着,走过大渡河,走入四川境内,我遇见了几个这样的英雄,他们的年轻使我吃惊,因为他们都是在25岁以下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3、 四周一片宁静、幽美,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晌午时分,只使人感到宁静、幽美和满足。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4、 战争时期,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 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
45、 事实是,那红色中国的一段故事,怕在世界各民族之间没有比这再大的秘密,没有比这再混乱的一篇史诗。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6、 在打仗时,红军军官经常说:“兄弟们,跟我上!”而不是,“兄弟们,给我冲!” —— 《红星照耀中国》
47、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8、 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9、 “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0、 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1、 那些奇形怪状、不可思议有时甚至吓人的景象,好像是个疯神捏就的世界——有时却又是个超现实主义的奇美的世界。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2、 那是六月初,北京披上了春天的绿装,无数的杨柳和巍峨的松柏把紫禁城变成了一个迷人的奇境;在许多清幽的花园里,人们很难相信在金碧辉煌的宫殿的大屋顶外边,还有一个劳苦的、饥饿的、革命的和受到外国侵略的中国。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3、 “反帝、反法西斯的联盟,性质上就是共同防御好战国家的和平联盟。中国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缔结反法西斯条约,是完全可能而且需要的。这种国家为了自卫加入反法西斯阵线,是对它们自己有利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4、 “在最近几年中,他只要‘叛变’投向国民党,就可以升官发财,这也适用于大部分红军指挥员。”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5、 红军的胜利行军,胜利达到甘、陕,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这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和革命热情。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它之所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决心”。 —— 《红星照耀中国》
56、 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横渡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过一些最高,最险的山口,通过凶勐的土着居民的地区,跋涉荒无人烟的大草地,经受严寒酷暑、风霜雨雪,遭到全中国白军半数的追击――红军通过了所有这一切天然障碍物,并且打破了粤、湘、桂、黔、滇、康、川、甘、陕地方军队的堵截,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扩大了目前在中国的大西北的根据地。 —— 《红星照耀中国》
57、 红军长征不仅仅是一种战略性转移,同时也是一次大型革命宣传。 —— 《红星照耀中国》
58、 朱德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朱德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59、 朋友,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骄傲,无论是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让我们放声幸福的歌唱;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放飞火红的希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0、 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1、 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到:“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2、 这场滑稽戏的背后那残酷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因为句中的诙谐和幽默而变得模糊。 —— 《红星照耀中国》
63、 这个背后有这样一个强大盟友的思想——虽然越来越没有得到苏联表示积极支援的证实——对中共士气具有头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斗争有了一种宗教事业的普天同归的性质,他们对此深为珍视。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4、 少先队员喜欢红军,大概是因为在红军中,他们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吃住都像人,他们似乎每样事情都参加,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5、 但是红军说,有一样东西是白军无法仿效的,就是他们的“革命觉悟”,那是他们维系斗志的主要支柱。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6、 他向我转过身来,简单地总结道:“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7、 共产党是讲实际的人。他们向列宁俱乐部、共青团、游击队、村苏维埃送插图简单粗糙的识字课本,帮助群众团体组织自学小组,以一个共产党员或者识字的人担任组长。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开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这是什么?” “这是红旗。” “这是谁?” “这是一个穷人。” “什么是红旗?” “红旗是红军的旗。”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8、 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之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中曾有记述。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69、 有一个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0、 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tx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1、 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2、 他们通过切身经验了解到,在势必要灭亡整个民族的外国威胁面前,继续进行革命战争不但会进一步削弱全民族的抗战力量,而且也会随之埋葬革命本身的潜在力量。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3、 但是他谢了我,庄重地鞠了一个躬,又向我行了那个十分可笑的敬礼。“我希望得到保证,”他说,“你替外国报纸写到我时,可不能写错我的名字。要是外国同志以为有一个红军士兵名叫‘jb’,那是会给他们留下一个坏印象的!”在那个时候以前,我根本没有想把季邦写进这部不平常的书里来的,但经他这样一说,我在这件事情上就别无选择,他就走了进来同蒋总司令并排站立在一起了,尽管有失历史的尊严。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4、 游击战所以能够成功,游击队所以能够战无不胜,还因为群众同作战部队打成一片。红色游击队不仅是战士,他们同时也是政治宣传员和组织者。他们到哪儿就把革命的思想带到哪儿,向农民群众耐心解释红军的真正使命,使他们了解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什么共产党是唯一能够领导他们的政党。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5、 我认为这一句话概括了陕西苏区这个奇特的“工业中心”的年轻气氛。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6、 这种“共产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由于突然得到大量的科学知识,引起了伟大的梦想,开始“回到民间去”,到他们国家的基层乡土中去,把他们新获得的知识“启示”,给知识上贫乏的农村,给生活在黑暗中的农民,争取他们的联盟,一起来建设一种“比较富裕的生活”。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7、 “从经济上说,中国当然不是统一的。但是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在对经济高度集中的日本抗战的时候,也是有利的。譬如将上海跟中国其他部分隔绝,对于中国并不像将纽约跟美国其他部分隔绝这样的为害严重。并且,日本要使全中国陷入孤立是不可能的。日本从大陆的观点来看,仍是一个海国,它就不能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8、 就是怀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79、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 —— 《红星照耀中国》
80、 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别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1、 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cf!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2、 虽然还只在8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3、 中国对回民的官方态度似乎是,他们是“少数宗教”而不是“少数民族”。但是,凡是在西北回民地区中看到过回民的人无不很清楚,他们要求种族统一和作为一个民族地位的权利从事实上和历史上来说,不是完全没有实际根据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4、 这场以滑稽戏为形式的表演所蕴藏的残酷的现实意义,并没有因为剧中的风趣和幽默而模糊起来,至少对一个在场的年轻战士是如此。他在演剧结束时站了起来,用感情激动的嗓子大声喊道:“打死日本强盗!打到sh中国人民的凶手!打回老家去!”全场观众都齐声高喊他的口号。我后来打听到这个少年是个东北人,他的父母都被日本人杀死了。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5、 “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那么,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四亿五千万人民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情,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文化的水准。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在过去却很少发挥;相反,它还受着本国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制。”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6、 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长甲长”。这个制度规定每十户农民必须有个甲长,保证他们循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连保制度,一个保甲里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的人都要负责任。/无人担保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一个无人担保的人,可以用任何借口,当作“嫌疑分子”投入牢狱。实际上这就是说,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是操在乡绅阶级的手中,后者随时可以用拒绝担保的方法来毁掉一个人。保甲制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征收捐税维持民团。民团是由地主和乡绅挑选、组织和指挥的。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7、 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一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事实上,许多罪大恶极的无赖、流氓、汉奸,都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陈腐的诗云子曰的伪善,中国经书上的ym巫术,爬上显赫的地位的,尽管他们常常也要利用一个纯朴的土匪的有力臂助来达到这一目的——今天多少也仍是如此。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8、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89、 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我以后还要根据他所告诉我的情况,把他个人历史的那个丰富的激动人心的纪录写进本书。但是我在这里想要谈一些主观的印象,还有关于他的令人感到兴趣的少数事实。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0、 在有一个黑栏上,我看到一个炊事员因把小米煮责群得“半生不熟”而受到批评;在另一个黑栏里,一位炊事员揭发的人依个人“老是抱怨”他烧的饭不好吃。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1、 彭德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离长沙约九十里地,靠湘江的蓝色江水旁边的一个富裕的农村里。湘潭是湖南风景最好的一个地方,深深的稻田和茂密的竹林绣成一片绿色的田野。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2、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3、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4、 总司令在被俘以后不久就开始认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考虑到这个情况,蒋介石想必作了决定,他不作殉难者,白白让何应钦将军或者任何别人踏着他的尸体爬上dcz的宝座。他于是不惜屈尊从天上下来,立即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同操了他的生杀大权的凡夫俗子打交道。甚至同cf打交道。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5、 我在这支军队中没有看到随营的人,除了三十几头甘肃猎狗,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在平原上前窜后跳,追逐偶然在远处出现的野羚羊或野猪。它们高兴地狂吠着,东嗅西闻,蹦蹦跳跳,显然很乐意到战场上去。许多战士带着他们喂养的动物一起走。有的绳子拴着小猴子,有一个战士肩上停着一只蓝灰色的鸽子,有的带着白色的小耗子,有的带着兔子。这是一支军队吗?从战士的年轻和长长的队伍中传来的歌声来看,这倒像是中学生的假期远足。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6、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两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物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7、 一九二六年,毛泽东还担任国民党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在国共分裂之前,当时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的时候,曾经负责搜集二十一省的土地统计。据他说,这次调查说明了占全部农村人口百分之十的在乡地主、富农、官吏、在外地主和高利贷者,总共占有中国所有可耕地的百分之七十。中农占有百分之十五。但是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贫农、佃农和雇农,却只占全部耕地的百分之十到十五。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8、 我国几亿人民一旦真正得到解放,他们巨大的生产潜力一旦被解放出来,并被用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就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世界的文化水平。但是,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过去几乎连动都没有动,相反的,却受到了压制——受到本国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制。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99、 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就必死无疑。 —— 埃德加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00、 他们不是奴仆。他们是未来的红色战士。 ——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