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史书写到朝代灭亡的时候,总会突出几个红颜祸水。
从最早的妹喜到妲己再到褒姒,之后还有赵飞燕、冯小怜和杨贵妃等人,似乎没有她们,王朝就不会灭亡。
明末的陈圆圆同样如此,按照传统史书的观点,似乎没有她的存在,吴三桂就不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大明就还有救。
这种说法正确吗?当然不正确。【粉丝网】 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甩锅”行为。
在我看来,所谓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根本不是什么重要原因。
吴三桂是什么人?李自成以他爹吴襄做威胁,吴三桂依然选择引清兵入关,导致吴襄被李自成所杀。
自成胁襄以书招之,令通以银四万犒师,遣别将率二万人代三桂守关。
自成至永平,杀襄,走还明都,屠襄家,弃明都西走。
对于这样一个心性狠毒的
枭雄而言,又 怎么会把一个女人的 生死放在 心上呢?而且 这个女人也 不是 他 的 正妻,就是 一个不错的 玩物而已。如果用英雄史观看历史,整个关宁军就只有吴三桂长着脑袋,其它人全是不会思考的工具人。
这样一来,吴三桂想投降李自成,关宁军就会跟着
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吴三桂想投降满清,关宁军就会跟着 吴三桂投降满清。可只要我
们用唯物史观,紧扣利益点来分析,自然 会明白一个事实:无论吴三桂做出任何选择,他 都代表着关宁集团大多数人的 利益。吴三桂虽然是军事首领,但下面肯定还有众多副手。能混到这种级别的大佬,谁敢说他们是不会思考的工具人?
如果他们都不愿意投降满清,吴三桂却一意孤行,肯定会很快被这些人清理出局。
很多人喜欢神话军队,整天把“军令如山”挂在嘴边。可实际上,军队的哗变从来都不会少。
五代十国期间的石敬瑭投降契丹时,有一位军方大佬张敬达拒绝追随他。
如
果用英雄史观看历史,在 张敬达的 军事集团里,肯定只有 他 长着 脑袋,他的 手下全是 不会思考的 工具人。而且 张敬达忠君爱国,不愿意投降契丹当走狗,肯定会一呼百应。然
而现实则是 :张敬达是 少数派,他 的 手下在 简单的 串联之后迅速达成共识,有 人站出来一刀把张敬达砍翻,然 后跟着 石敬瑭率众投降契丹。敬达曰:“吾受明宗及今上厚恩,为元帅而败军,其罪已大,况降敌乎
!今援兵旦暮至,且 当俟之。必若力尽势穷,则诸军斩我 首,携之出降,自求多福,未为晚也 。”诸将每旦集于招讨使营,甲子,高行周、符彦卿未至,光远乘其无备,斩敬达首,帅诸将上表降于契丹。
还有一件事同样发生在五代十国,王处直面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想和契丹人合作。
如
果用英雄史观看历史,在 王处直的 军事集团里,肯定只有 他 长着 脑袋,他 的 手下全是 不会思考的 工具人。既然 中央政府敢威胁王处直的 利益,大家自然 应该听长官的 。然
而现实则是 :王处直是 少数派,他 的 手下在简单的 串联之后迅速达成共识,有 人站出来取代了 他的 位置,顺便把他 的亲信和 子孙杀了 个一干二净。阿保机举国入寇,定人皆不欲契丹之举,小吏和
昭训劝都举事,都因执处直,囚之西宅,自为留后,凡王氏子孙及处直将校杀戮殆尽。面对这种事实,王处直气得抓狂:我到底有哪里对不起你们,你们要这样对我?
明年正月朔旦,都拜处直于
西宅,处直奋起揕其胸而呼曰:“逆贼!吾何负尔?”然 左右无兵,遂欲啮其鼻,都掣袖而走,处直遂见杀。王处直这话问得真是多余,您老人家不顾手下的意见,非要一意孤行,还怪手下背叛你?
了
解过 张敬达和 王处直的 遭遇之后,我 们就该明白一个事实:你 作为一个领导,如 果不能代表手下的 利益,那就别怪手下把你 干掉另立领袖。在利益面前,谁管你是民族英雄还是民族败类呢?
任何人想要维系自己的
权力,都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 支持。否则,就算他职务和 地 位再高,也 会丧失权力的 基础,轻则被架空,重则被击杀。话题拽回吴三桂身上,他爹被李自成扣下之后,吴三桂尚且不敢因为这种事情投靠李自成。
现在
,刘宗敏不过 是 抓了他 一个小妾(甚至可能是 玩物),吴三桂就敢因为这种私事擅自引清兵入关,他 到底长了 几个脑袋?如
果没有 足够的 支持者 ,别说区区一个吴三桂了 ,就是 贵为天子的 崇祯皇帝,不也只能凄凄惨惨戚戚地 在 煤山上吊自尽吗?吴三桂为什么会引清兵入关呢?主要还是当时的大环境所致。
在大明行将土崩瓦解之际,大明旧势力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上策激进,那就是双管齐下,一边抵抗满清,一边收拾李自成;
中策中庸,那就是和李自成合作,大明旧势力自我革新,双方共建一个新社会;
下策保守,那就是和满清合作,共同剿灭李自成。
再次申明,上中下三策无优劣之分,只是“激进”、“中庸”和“保守”的区别而已。
上策几乎无法想象,双管齐下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大明也不该崩坏至此。
事实上,当李自成进入北京城时,大明旧势力就算与
满清或李自成任意一方单挑,都没有 任何胜算,更别说同时对付两大强敌了 。中策同样可以排除,和
李自成合作,然 后通过 自我 革新的 方式,让李自成集团融入上层社会,双方共建新社会。这种主意听起来很美,但 注定无法实施。大明旧势力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选择下策,与满清一起剿灭李自成,此所谓“联虏平寇”。
很多人或许认为,“联虏灭寇”只是吴三桂等少数人的选择,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向异族低头。
可残酷的
现实则是 :大明旧势力普遍认为“联虏平寇”是 当时的 最 优解,包括大名鼎鼎的 史可法在 内,都对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之事大加赞赏。人们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给史可法和
马士英描绘成截然不同的 脸谱。事实却表明,史可法与 马士英之间的 差异比后来的 许多史学家想象的 要小得多。他
们两人的 品质高下主要是 在 个人操守方面,而在 基本政策上并没有 多大分歧,都是 “联虏平寇”方针的 赞决者 。正是 这一方针导致了 弘光政权的 土崩瓦解。——顾诚·《南明史》关于
大明旧势力普遍选择“联虏平寇”这件事,有 人认为是 李自成的 错,就是 因为李自成一路追赃助饷,还用什么“不纳粮”的民谣邀买人心,自然 会丧失与 大明旧势力合作的 机会。可问题是
:李自成本身也 是 穷鬼一个,他 不想办法追赃助饷,又 哪有 钱玩那一套“不纳粮”的 把戏呢?如 果不玩“不纳粮”的 把戏,他怎么邀买人心推翻大明呢?这个话题再深入下去,自然会变成“鸡生蛋蛋生鸡”的哲理问题,实在是没有必要。
再说了
,就算不考虑邀买人心,李自成手下的 军队总要吃饭吧?这钱粮从何处来呢?难道不搞追赃助饷,反而去抢劫老百姓吗?那可就不是什么义军了,而是妥妥的贼寇啊!
能够站在历史舞台上的枭雄,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某一股社会势力的代表。
大明旧势力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表,他们都知道百姓难百姓苦,但依然一遍又一遍地向百姓加税。
李自成是
底层百姓反抗压迫的 代表,他 自然 知道想夺天下,就必须想办法与 大明旧势力合作,但 他 依然 只能一次又 一次地 损害大明旧势力的 既得利益。我
之所 以把大明旧势力和 李自成的 无奈选择全部梳理一遍,只是 想告诉大家:在 任何时代,领导都必须全盘考虑自己集团的 利益,吴三桂不过 是 顺势而为。从大明旧势力的
角度来看,吴三桂做出引清兵入关的 选择实在 是 英明至极,关宁军跟着 他 一起行动,岂不是 天经地 义?如
果不考虑后来满清坐天下,也 不考虑吴三桂后来造反失败,单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事,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也 实在 谈不上有 多大错误。李渊父子在
造反时,曾向 突厥借过 兵;大唐代宗李豫在 平定安史之乱时,也 曾向 回纥借过兵;石敬瑭在 造反时,同样曾向 契丹人借过 兵。我
们现在 盖棺定论地 来看吴三桂,他 自然 就是 石敬瑭第二。可如 果不开前后眼,谁敢说当时的 吴三桂不会变成李渊第二或李豫第二呢?全然不顾明末利益纠缠的乱局,却简单粗暴地把一切责任推给陈圆圆这个弱女子,实在是太没有担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