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大主义指的是什么 事大主义的出处和渊源,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事大主义虽然是朝鲜王朝长期以来奉行的对华政策,但“事大”一词最初是来自《孟子》一书,所谓事大主义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外交理念,宋元及宋元之前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对这种理念的运用实例,而真正将之作为一种外交政策的还是朝鲜王朝。
事大主义指的是什么
事大主义是【粉丝网】
一种儒家的 外交理念,是 基于 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 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鲜王朝对中国明朝和 清朝称臣纳贡的政策。事大主义的出处和渊源
“事大”一词出自《孟子》中的
“以小事大”一语。《孟子·梁惠王》下篇: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 道乎 ?”孟子对曰:“有 。惟仁者 为能以大事小,是 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 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 ,乐天者 也 ;以小事大者 ,畏天者 也 。 乐天者 保天下,畏天者 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 时保之’。”事大主义作为一种儒家的
外交理念,最 早运用于 中国。事大主义产生于 春秋战国时期,像郑国、鲁国等 紧邻大国的 小国不得不择强而事,以保全其国家,而一旦违背,则往往招来亡国之祸。在 儒家经典中,已多次阐述事大思想,如《周礼·夏官·司马》有言:“比小事大,以和 邦国。”东汉·郑玄注:“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合和 也 。”这种理念也为《春秋》所 肯定,《春秋左氏传》有 言:“小所 以事大,信也 ;大所 以保小,仁也 。”因此西晋的孙楚在《为石仲容与 孙皓书》中写道:“见机而作,《周易》所 贵;小不事大,《春秋》所 诛。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在
中国占据统治地位,每逢分裂割据的乱世之时,儒家的 “事大”理念便会得到运用。 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秦君主姚兴虏获了 南燕君主慕容超的 母亲,慕容超派使者 韩范前去索要母亲,姚兴问韩范:“为依《春秋》以小事大之义?为当专以孝敬,为母屈也 ?”其言下之意便是 要慕容超按“以小事大”的 规矩来向 他 称臣。前凉权臣张瓘与 诸将商议如 何应对强大的 前秦之时,诸将皆曰:“姚襄、张平一时之杰,各拥众数万,狼顾偏方,皆委忠献款,请为臣妾。 小不事大,《春秋》所 诛,惟君公图之。”由此可见“事大”理念作为一种乱世中的 自保之策已深入人心。五代十国以后,随着
分裂割据局面的 再度出现,“事大”再度广泛应用于 外交场合。当时南唐、吴越等 南方小国面对已统一北方的 后周、北宋等大国,被迫称臣纳贡,他 们称这种政策为“事大”。 如《新五代史》记载:“(南唐中主李璟)尽献江北地 ,世宗(周世宗柴荣)许之……始赐璟书曰:‘自有 唐失御……倘坚事大之心,必不迫人于 险。’”。又 如 《类说》卷五三引宋杨亿《谈苑》:“开宝中王师围金陵,李后主遣徐铉入朝,对于 便殿,述江南事大之礼甚恭,徒以被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曰:‘不须多言,江南有 何罪,但 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 人鼾睡!’”。两宋、辽、西夏、金对峙时期,依然
延续着 “事大”这种外交传统,如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若以元昊于 北朝失事大之体,则自宜问罪。”南宋对金国也 不得不行“事大”之策,在 1129年金军猛攻南宋、宋高宗逃亡海上之际,曾下诏说:“如 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于 事大之礼,敢有 不恭!”也 就是 说只要能苟安,便愿意向 金国恭行“事大”之礼。不过
总的 来说,大一统是 中国历史的主流,“事大”在中国只是 特定时期才被运用,而真正称得上“事大主义”的 便是 中国的 东邻朝鲜。事大主义引入朝鲜后成为朝鲜王朝对华政策的 代名词,如 朝鲜礼曹中“事大司”居于 各司之首,近代朝鲜开港后主张效忠清王朝的 官僚集团被称为“事大党”,“事大”一词亦被广泛应用于 朝鲜与 中国有 关的 文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