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灭,故国亡,昔日荣华不再,空对寂寞墙。被宋人俘获后的李煜整日被愁苦和悔恨困扰,无比怀念从前的日子。于是,他将自己所有的悔恨与愁苦,以血作笔,化作一首首经典的词作。所以后人评价说:“李煜不是一个好君王,却是一个再出色不过的词人了。”
可是【粉丝网】 对于 宋朝统治者 来说,这当然 是 难以忍受的事情。 ,无论做君王还是 做阶下囚,李煜都像一个任性的 孩子一样,从来不懂得掩饰自己的 情感。在 沦为阶下囚的 日子里,他 用笔墨宣泄着 自己的 愁苦和 悲愤,毫不掩藏心中的 故国之思。
最终,当一首《虞美人》再次引发南唐旧臣的凄凄思国之情时,宋朝统治者的屠刀便举起了。 公元978年的 七夕,又 到了李煜生日,他 一时词兴大发,便写下了 这首《虞美人》,令歌妓演唱。 座中南唐旧臣闻之,无不掩面而泣。
宋太宗听闻以后,雷霆大怒,不久便下令将李煜毒死。 据传,李煜死状极其凄惨,挣扎了很久才去世。在这首词中,李煜抚今追昔,可以说将自己的人生痛苦写到了极致,催人泪下感动千年,令人不忍卒读。全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不难发现,李煜的 词后期大多写的 是 离愁别绪,亡国哀怨,这当然 与 他 的 人生经历是 密不可分的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怎能不追忆过 去的 荣华?怎能不感叹时下的 惨痛?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日花开,秋日月圆,曾经的 一切是 那么美好,可是却匆匆结束了 ,快到令人无法回忆起它到底是 什么时候结束的 。曾经给他 ,是 一国之主,权力无边,享受着 世人艳羡不已的 富贵荣华。有 美人相伴,有 美酒歌舞可享,一切都是 那么美好。
可是 现在 南唐灭亡了 ,战乱就像一阵龙卷风,瞬间摧毁了 一切,也 结束了 他 的 安稳日子。无力反抗的 他 ,被宋人囚禁在 汴京。春风吹来,春花开放,于 是 他 始怀念,怀念昔日的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知回不去,却斩不断心中的愁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最难承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此句紧承上片的 “故国”一词,将思念的 范围缩小至具体的 “雕栏玉砌”和 “朱颜”,画面感强烈。金陵华丽的 宫殿依旧在 ,它们是 不会因为天下易主而伤心的 ,照样将自己的 华美展示给人。倒是宫中那些女子朱颜已改,不复旧日倾城色。
美丽的 女子易老,美好的 日子也易消,再难追寻,这怎能不令他 伤心难过 呢?写到这里,词人心中的 悲痛便再难掩饰了 ,于 是 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横空出世了。此一句历来备受推崇,它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极富感染力。
无论是措辞还是语调,这首《虞美人》都堪称词中翘楚,词中描写的 人生痛苦可以说被李煜写到了 极致,令人不忍卒读。可偏偏这么美的 一阙词却断送了 李煜的性命,也 斩断了 他 还未全部施展的 才华。
整首词中最 让人惊艳的就是 末尾的 那句“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千百年来,它引起了 无数人心灵上的 呼应和 共鸣,被人们传唱至今,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