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印度方面传来一个相当震撼的消息,印度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已经向中国的小米公司发出通知,指控小米在印度的分公司非法向国外转移资金、涉嫌违反印度所谓的“外汇管理法”。而此前由印度中央执法局所冻结的小米公司555.1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8.1亿元的账户资产,将会被印度当局正式没收。
消息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争相报道。毕竟,这已经不是印度人第一次盘剥外国投资公司了,除了此次的小米,OPPO,VIVO,华为,以及国外的微软、三星等知名企业,均曾遭到印度当局的荼毒。印度以莫须有的罪名,起诉相关国外投资企业,借机巧取豪夺薅羊毛,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上公开的秘密。
不过此次对我国的小米公司的这次下手,属实吃相太过难看了,薅羊毛薅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令人发指。
出海典范,小米在印度如鱼得水
自从手机迈入智能时代以来,国产手机厂商个个就像开了挂一样,纷纷迎来爆炸式的增长,随着国内的手机行业越来越卷,很多国产手机厂商开始选择出海,以谋取在海外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比如OPPO旗下的Realme,VIVO旗下的iQOO,以及主打欧美海外市场的一加,专攻非洲市场的传音,中国手机品牌凭借着高质量以及高性价比等优势,让整个国际市场的手机行业也开始卷了起来。其中,要说国产手机中出海的模范生,非小米莫属。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小米手机都主打性价比,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更是收割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米粉”。在察觉到国内手机市场日趋饱和的趋势之后,雷军在2014年就开始进军印度市场,当年,小米3在印度刚一上市,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内,就在当地卖出了12万部。从此以后,小米一直在印度市场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2017年,小米手机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到2022年,小米依然领跑印度,市场占有率依然位居第一,达到20%。
同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只将产品输送到国外不同,小米不但瞅准了印度的销售市场,更对印度当地丰沛的劳动力资源青睐有加,小米在印度当地已经建立起了7座工厂,目前已经颇具规模,据悉,小米在印度每1秒就能生产出3台手机。【粉丝网】
此外,雷军在印度也延续了其于国内的投资眼光,小米早在2017年就决定在5年之内向印度的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以期尽早构建起小米在印度的完整供应链生态体系。
然而就在小米决定进一步深耕印度市场,在南亚大陆上大展宏图时,小米合规的经营活动,却迎来一个接一个的麻烦。
遭遇杀猪刀,小米坚定维权
一直以来,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已经是“恶名远扬”,官僚贪污腐败盛行,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对于投资印度的企业而言,印度市场既有机遇,但也有数不尽的挑战和陷阱。
且不说外资企业进入印度之后,经常被当地政府罚罚款,薅个羊毛什么的。印度对于投资的外国企业,似乎总是有着将他们据为己有的想法,此前,台资企业纬创就因为受到印方的各种刁难,不得已将自家的印度工厂卖给了印度的塔塔集团,这让印度本土企业,由此拥有了代工iPhone等苹果电子产品的能力。而这次将小米的资产尽数冻结,其中的意味也不言自明。
据悉,小米此次出事,缘由小米的旗下子公司以“支付版权费”的名义向小米集团等海外公司进行汇款。印度方面硬是认定小米此举违反了印度所谓的“外汇管理法”,并以此冻结了小米在印方银行价值48亿元的资产。当然,面对所谓的汇款违规问题,小米方面表示此前已经研究了相关印度的法律,所做出的汇款行为完全合法合规。
更何况,印度小米向作为母公司的中国小米集团汇款,将在印度所赚取的利润上缴母公司,这在任何一家外资企业都是相当正常的操作,可是偏偏到了印度这里,这种正常的商业行为却成为了所谓的违法行为。甚至,印度当局为了谋夺小米的合法营收,居然不惜以法律为幌子,让这种厚颜无耻的巧取豪夺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此前小米也曾将遭遇过印度方面类似的掠夺,在2021年,印度就曾以所谓的所得税缴纳问题要求小米公司补缴所谓的欠款,总计达到5.6亿美元,可想而知,盘剥外资企业可比自家种土豆和洋葱来钱快多了。于是,这次印度老脸都不要了,一出手想要拿走小米进入印度市场以来几乎全部的利润。面对这种无理的吃拿卡要,小米方面没有忍气吞声。
小米方面表示,小米始终在全球坚持合法合规经营,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此前3次维权,小米均未获得成功,但是小米依然没有屈服,依然在坚持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凭什么你说拿走就拿走?
当然,结合此前外资企业在印度打官司的历史来看,小米最终拿回自己的资产,可能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和反抗的过程。但是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是我的永远是我的,小米一定能获得成功。同时,这件事也给世界上的投资者擦亮了双眼,印度的水,远比想象的要深,前往投资,真的要小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