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山姆会员店,看到好多人围在货架前讨论好丽友派。有个大姐拿着配料表跟我吐槽:"你看,这低糖版居然含反式脂肪,以前山姆可不会这么糊弄人。"这场景让我想起上周采访的一位做社区团购的朋友,他正巧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山姆下架的爆款蛋黄酥,我们小店三天卖出2000盒。"
这就是我想跟你聊的事。【粉丝网】当900万会员开始质疑山姆的选品策略时,普通人赚钱的窗口期正在打开。
先说说我看到的三个变化。第一,山姆货架上的"大路货"越来越多。以前会员愿意花260元年费,就为买那些外面买不到的东西。现在呢?盼盼小泡芙、洽洽瓜子、卫龙魔芋这些街边小卖部都有的品牌,居然出现在中产俱乐部的货架上。第二,爆款商品说没就没。像低糖蛋黄酥、米布丁这些口碑产品,突然就消失了。第三,质量开始抽条。有会员发现同样的有机大豆,等级从1级降到了3级。
这些变化背后藏着个赚钱逻辑:当山姆不再"独特",它的会员正在主动寻找替代品。
我认识一位杭州的宝妈元子,她原本是山姆的铁杆粉丝。去年给同事买升职礼物,发现山姆的自有品牌西梅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包装更大的"溜溜梅"。她试吃后发现,味道和外面买的差不多。"最尴尬的是,"她说,"礼包里其他零食都有山姆logo,就这个梅子没有,人家以为我在敷衍。"
这个细节特别重要。山姆会员愿意付费,除了商品本身,更看重"山姆认证"带来的心理满足。当这种独特性消失,他们的消费行为就会发生变化。元子现在开始混迹各种社区团购群,专门找那些"山姆平替"。她发现,同样品质的蛋黄酥,社区店能便宜30%,而且现做现卖更新鲜。
这给我们普通人三个赚钱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山姆平替"供应链。我认识一位做烘焙的创业者小张,他专门研究山姆的爆款产品。去年山姆下架低糖蛋黄酥后,他马上调整配方,在社区店推出"山姆同款",价格只有65%。现在他的小店每月靠这一款就能赚3万。关键是他发现:"山姆的品控标准其实有漏洞。比如他们的蛋黄酥要求糖度低于15%,但社区店现做的可以做到10%,反而更健康。"
第二个机会是会员服务。老金是昆山的山姆老会员,她告诉我现在山姆的银行合作优惠变成一年期限了。"以前存款百万能打79折,现在只给一年。"她和朋友们开始自己组织拼单群,找供应商直接拿货。上个月她们团购的榴莲,比山姆便宜15%,还不用抢。这种会员制团购现在特别火,我认识一位95后女孩,靠组织这类团购,半年赚了18万。
第三个机会是品质升级。山姆的国产牛肉采购量增加了40%,但很多会员更信任进口牛肉。北京一位做进口食品的朋友就抓住了这点,他专门做山姆会员的"进口替代"生意。比如山姆卖399的进口牛排,他找澳洲供应商直供,卖299品质更好。现在他的客户有40%是山姆会员。
这些机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建立在"山姆不再独特"这个事实上。但要注意,普通人做这些生意,不能简单照搬山姆的模式。
我见过太多失败案例。有人听说山姆卖得好,就盲目模仿,结果发现:山姆能压低供应商价格是因为量大,小商家根本拿不到那个价。还有人像做传统零售那样备货,结果山姆的爆款说没就没,库存全砸手里。
正确的做法是抓住山姆的"软肋"。比如:
1. 做小批量定制。山姆的供应商要满足百万级的量,小商家可以专注做区域市场。就像小张的蛋黄酥,只做杭州三个社区,反而能保证新鲜度。
2. 提供增值服务。山姆的店员现在忙着推销会员卡,根本没时间做产品推荐。社区店可以培养"美食顾问",帮会员搭配食谱。
3. 建立信任关系。山姆现在的问题是,会员觉得它"耍小心眼"。社区商家可以用更透明的方式经营,比如定期组织供应商参观。
最关键的转变是思维方式。以前我们总想着"怎么在山姆的体系里赚钱",现在应该想"怎么帮山姆会员解决新问题"。就像元子说的:"我现在不关心商品是不是山姆的,只关心是不是真的健康、好吃。"
这个变化正在加速。数据显示,山姆会员中60%是26-45岁的女性,她们是最容易接受新消费模式的群体。当她们发现,同样的品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忠诚度会快速转移。
我建议你现在就做三件事:
1. 去山姆店里转转,记下那些"似曾相识"的商品,这些都是潜在替代品
2. 加入几个山姆会员群,观察他们的讨论话题,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
3. 盘点自己的资源,看看能抓住哪个机会点
记住,当大品牌出现信任危机时,就是小商家最好的机会。就像2012年淘宝崛起时,很多人觉得实体店完了。结果呢?那些抓住"体验"优势的社区店活了下来,还活得更好。
山姆现在就像当年的淘宝,它的问题恰恰是小商家的机会。关键是要快,等山姆调整过来,窗口期就关了。现在已经有聪明的商家开始行动了,你打算加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