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芯片成为了焦点,华为mate60芯片是7纳米,这是一个重大技术突破。
当然,7纳米也是一个中低端到高端的分界,只不过7纳米已经可以满足国内70%以上的应用需求,自给自足没有问题。
继续往上走(3纳米)就是科研和人工智能GPT什么的需求了。其实,华为的制裁来自于中美竞争。
华为是终端造手机,他的上游是台积电供应芯片,台积电要想生产芯片也需要阿斯麦尔的光刻机,阿斯麦尔要想造光刻机就得采购德国蔡司的镜头。
所以,在全产业链里面,谁都可能被制裁,这主要看企业背后的股东是谁。【粉丝网】阿斯麦尔虽然是荷兰公司,他却由美资主导(资本研究与管理公司+贝莱德集团),两家公司持股占比超过了20%。
7纳米可以国内量产,最着急的就是芯片外企(比如台积电),他们在失去客户的同时,就没有更多利润来继续研发。
所以,你看到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的7纳米一出来,美国商务部马上回应可以供应中低端芯片给中国。
对于国内芯片需求企业,肯定是选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国外中挑选。这就会导致,你在哪一个级别突破,美国都会马上放开那个领域的管制。
他们的产品是成熟的,成本肯定比你低(价格优势),目的在阻断国产芯片厂家的销售利润,没有利润也就没有钱去研发更新换代。
这两天,包括荷兰阿斯麦尔也很着急,因为他怕指不定哪天逼急了,我们自己搞个创新避开他的极紫外线光刻机。中芯国际2018年就下血本9亿元,想跟阿斯麦尔订购了一台极紫外线光刻机,但是美国从中作梗没能干成(没有极紫外线光刻机7纳米就是中芯国际的工艺上限)。
所以,现在就是中美最关键的竞争时期,新能源我们已经弯道超车(对燃油汽车),接下来的人工智能大有希望(应用场景优势)。
不过也要认清现实,国内与全球先进企业对标的差距:
芯片设计:海思对高通差了3倍;
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对台积电差了11倍;
芯片设备:北方华创对阿斯麦尔差了24倍,英伟达暂时找不到对标公司。
涉及A股投资的芯片很多,如果看好这一块的可以看看芯片ETF,各个领域老大都涵盖了,或者买科创50ETF也可以。这是广撒网,因为指不定哪个跑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