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佳访》之后,主持人李佳佳以笔为刀叙写她的十年传媒生涯;聚光灯下的台前幕后。 深度对话陈小鲁(陈毅之子)、 李开复、茅于轼、严歌苓、张燕生、李银河、闾丘露薇、袁腾飞、崔永元、韩寒、蒋方舟、余秀华、向文波、陈嘉上、胡润、刘慈欣、野夫、袁立、吴百纳(英驻华大使)、李志、王潇、冯唐等中外政商、文化名人。 面对面畅谈新闻理想、职业道德、民主信仰、经济、法治、同性婚姻、网络红人、名人公益、电影审查、环保等当下热门话题。【粉丝网】 此外,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母校复旦大学百年校庆的盛景,也记述了她曾跨出国门,在日本东京街头见识的有条不紊的垃圾堆放景象,在莱茵河畔亲眼目睹德国污水处理的惊人成就。 如果你从柴静的《看见》读出了中国社会的千疮百孔和底层的彷徨无奈,那么你从本书中读到的是大时代背景下各个阶级的生存状态,及其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崔永元、袁腾飞倾情作序。 袁立、胡紫微、北大徐泓诚挚推荐。
全部语录:
1、 “看了
佳访《陈小鲁:晚来的 道歉》之后我 回忆起初中参加一个夏令营,同寝室一共有 九个女孩,其中一个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招惹了 其余七个中的 一个,于 是 那七个女孩集体孤立她,并做了很多在 我看来非常过 分的 举动,比如 用扫帚把大家的 剩饭扫进她的 饭盒里面。 “我 当时很想站出来维护那个被欺负的 女孩,可是 没有 勇气,只是默默地 不和 那七个人站在 一边,然 后向 夏令营的 老师寻求帮助。我 怕如 果我 和 被孤立的 女孩站在 一边,七比一的 局面就会变成七比二,第二天我 的 饭盒里就也 会被倒进剩饭剩菜…… “过 了 十几年我 以为我早就忘了 这件事了 ,可是 没想到至今想起来还会感到内疚。” —— 李佳佳《这个时代这些人》2、 受了二十多年无神论的
教育,我 明白自己很难再拥有 虔诚的 信仰,但 我 对周围有 信仰的 人充满了 好奇和 敬意。我 时常会思考:“信仰”究竟是 什么? 采访完张燕生之后,我 似有 顿悟:她的恬淡超然 与 坚持不懈,她的 勇敢无畏与 低调内敛,她对于 公平和 正义的 笃信及追求,对于法律尊严和 意义的 捍卫,不就是 “信仰”吗?坐车返 回的 路上,我 打开手机,看到她的微信签名“喝好茶,吃素,过 简约环保的 生活”。 自律也 是 信仰,信仰从不玄乎 。 —— 李佳佳《这个时代这些人》3、 人类文明发展的
车轮滚滚向 前,在 历经了 无数恶魔蹂躏之后,道理、规则、法治终于 成为了 制约魔鬼的 天使。 一劳永逸吗? 决不。当人们普遍不了 解、不相信、不服膺道理、规则、法治的 时候,魔鬼便会再度挣脱枷锁牢笼。 时至今日,依然 时常听闻一群人毒打小三、人贩、小偷或凌虐同学,实质仍旧是 丛林法则、拳头说话,自认为正义便私设公堂以暴制暴。 在 我 看来,他 们的 骨子里依然 丝毫不认同道理、规则和 法治,始终信仰弱肉强食,谁铁腕就服谁。 —— 李佳佳《这个时代这些人》4、 据说每个人心中都有
一个魔鬼。 多数时候,我 们的理智抑制魔鬼,逻辑、道理、规则、秩序和 法律赋予我 们理智。 而当集体无意识癫狂席卷的 时候,个体情绪爆发,一个个魔鬼便被释放出来、到处游荡。苏联的 大清洗、斯坦福监狱实验的 学生们和 如 今每过 不久就会爆发的 凌虐同学案,在 我 看来,莫不如此。 四十多年前的 那场实验中揭示的“路西法效应”已经变成人尽皆知的 常识:个人的 性情并不像我 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鼓励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 事情。 —— 李佳佳《这个时代这些人》5、 每个人都是
只有 一只翅膀的 天使,只有 相互拥抱才能飞翔。 —— 李佳佳《这个时代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