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佑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粉丝网】 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 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兴化。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华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 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 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全部语录:
1、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 施耐庵《水浒传》
2、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 施耐庵《水浒传》
3、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施耐庵《水浒传》
4、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施耐庵《水浒传》
5、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sr放火。忽地
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 我 。” —— 施耐庵《水浒传》6、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 —— 施耐庵《水浒传》
7、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施耐庵《水浒传》
8、 花开不择贫家地,月照山河到处明。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盲聋喑哑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 年月日时该载定,算来由命不由人 —— 施耐庵《水浒传》
9、 不是兄弟你不好是这世道不干净容不得你这样做人 —— 施耐庵《水浒传》
10、 笑挥禅杖,战天下英雄好汉;怒掣戒刀,砍世上逆子忠臣 —— 施耐庵《水浒传》
11、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自古有
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 施耐庵《水浒传》12、 四面流水绕孤村,几处疏篁沿小径。 —— 施耐庵《水浒传》
13、 江山秀气聚亭台,明月清风自无价。 —— 施耐庵《水浒传》
14、 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 —— 施耐庵《水浒传》
15、 若是
他 有 心恋你 时,身上便有 刀剑水火也 拦他 不住,他 也 不怕;若是 他无心恋你 时,你 便身坐在 金银堆里,他 也 不睬你 。 —— 施耐庵《水浒传》16、 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 —— 施耐庵《水浒传》
17、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 施耐庵《水浒传》
18、 曾闻酒色气相连,浪子酣寻花柳眠。 只有
英雄心里事,醉中触愤不能蠲。 —— 施耐庵《水浒传》19、 有
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能全信?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 我 。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闻名不如 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他 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施耐庵❶ —— 施耐庵20、 几缕晓霞横碧汉,一轮红日上扶桑。 —— 施耐庵《水浒传》
21、 .玉露泠泠,金风淅淅。井畔梧桐落叶,池中菡萏成房。新雁初鸣,南楼上动人愁惨;寒蛩韵急,旅馆中孤客忧怀。舞风杨柳半摧残,带雨芙蓉成妖艳。秋色平分催节序,月轮端正照山河。 —— 施耐庵《水浒传》
22、 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 施耐庵《水浒传》
23、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 施耐庵《水浒传》
24、 断送落花三月雨,催残杨柳九月霜 —— 施耐庵《水浒传》
25、 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 —— 施耐庵《水浒传》
26、 嵌宝头盔稳戴,磨银铠甲重披。素罗袍上绣花枝,狮蛮带琼瑶密砌。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 —— 施耐庵《水浒传》27、 铁锁星桥烂不收, 翠华深夜幸青楼。 六宫多少如
花女, 却与 倡淫贱辈游。 —— 施耐庵《水浒传》28、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 施耐庵《水浒传》
29、 众人同生共愿,但
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当日,众好汉,歃血誓盟,尽醉方散,只有 梁山泊“替天行道”的 杏黄旗,在 晚风中猎猎作响。 —— 施耐庵《水浒传》30、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sr放火。忽地
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 是 我 。 —— 施耐庵《水浒传》31、 是夜,寒冬天色,却无月光。 —— 施耐庵《水浒传》
32、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 施耐庵《水浒传》
33、 花娘有意随流水,义士无心恋落花。 —— 施耐庵《水浒传》
34、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 施耐庵《水浒传》
35、 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 施耐庵《水浒传》
36、 秋色平分摧节序,月轮端正照山河。 —— 施耐庵《水浒传》
37、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 施耐庵《水浒传》
38、 看官听说,原来但
凡世上妇人哭有 三样哭:有 泪有 声谓之哭;有 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 伤谓之号。 —— 施耐庵《水浒传》39、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
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义并无差。其人则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 帝子王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 又 有 同胞手足,捉对夫 妻,与 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一样的 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 认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 偏长,真是 随才器使。 —— 施耐庵《水浒传》40、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sr放火。 忽地
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 是 我 。 —— 施耐庵《水浒传》41、 sr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鲁智深 —— 施耐庵《水浒传》
42、 天有
不测风云,人有 暂时祸福 —— 潘金莲«水浒传» —— 施耐庵《水浒传》43、 有
钱可以通神 ——林冲 «水浒传» —— 施耐庵《水浒传》44、 山高必有怪,冷峻却生精。 —— 施耐庵《水浒传》
45、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 施耐庵《水浒传》
46、 窗外日光弹指过
,席间花影坐前移。 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 报时。 —— 施耐庵《水浒传》47、 说时豪气侵肌冷,讲处英风透胆寒。 —— 施耐庵《水浒传》
48、 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 施耐庵《水浒传》
49、 男儿未遂平生志,且乐高歌入醉乡 —— 施耐庵《水浒传》
50、 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 施耐庵
51、 天涯曙色才分,海角残星暂落。 —— 施耐庵《水浒传》
52、 暮烟迷远岫,寒雾锁长空。 —— 施耐庵《水浒传》
53、 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 施耐庵《水浒传》
54、 根盘地
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 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 境有 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 是 云,纳的 是 雾。锥尖像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磁如 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 施耐庵《水浒传》55、 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 施耐庵《水浒传》
56、 广莫严风刮地
,这雪儿下的 正好。 扯絮挦绵,裁几片大如 栲栳。 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 压倒。 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 向 的 是 兽炭红炉,穿的 是 绵衣絮袄。 手捻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 高卧有 幽人,吟咏多诗草。 —— 施耐庵《水浒传》57、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 ——«水浒传» —— 施耐庵《水浒传》
58、 枪刀本是无情之物,只宜杀贼剿寇。 —— 施耐庵《水浒传》
59、 自古有
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着 妻。” —— 施耐庵《水浒传》60、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 施耐庵《水浒传》
61、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阮小七。 —— 施耐庵《水浒传》
62、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 施耐庵
63、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
64、 山排巨浪,水接遥天。 —— 施耐庵《水浒传》
65、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sr心.忽地
随潮归去,果然 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 作黄金. —— 施耐庵《水浒传》66、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 施耐庵
67、 骏马却驮痴汉走,mq常伴拙夫
眠 ——«水浒传» —— 施耐庵《水浒传》68、 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 施耐庵《水浒传》
69、 断送落花三月雨,摧残杨柳九秋霜。 —— 施耐庵《水浒传》
70、 根盘地
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 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平极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 境有 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 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 —— 施耐庵《水浒传》71、 洪太尉倒在
树根底下,唬的 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 响,浑身却如 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施耐庵《水浒传》72、 原来但
凡世上妇人哭有 三样哭: 有 泪有 声谓之哭;有 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 声谓之号。 —— 施耐庵《水浒传》73、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 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 施耐庵《水浒传》
74、 当取不取,过后莫悔。 —— 施耐庵
75、 民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 施耐庵
76、 上山如
挽舟,下山如 顺流。 挽舟当自戒,顺流常自由。 我 今上山者 ,预为下山谋。 —— 施耐庵《水浒传》77、 苟图富贵虎吞虎,为取功名人sr —— 施耐庵《水浒传》
78、 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 绿鬓朱颜,耿耿全然
无俗态。 —— 施耐庵《水浒传》79、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 施耐庵《水浒传》
80、 用人之人,人始为用。恃己自用,人为人送。 —— 施耐庵《水浒传》
81、 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82、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83、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84、 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85、 万迭流岚鳞次密,数峰连峙雁成行。 岭颠崖石如
城郭,插天云木绕苍苍。 —— 施耐庵《水浒传》86、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 施耐庵
87、 疏林古寺,数声钟韵悠扬;小浦渔舟,几点残灯明灭。 —— 施耐庵《水浒传》
88、 好块羊肉,怎地
落在 狗口里 ——西门庆«水浒传» —— 施耐庵《水浒传》89、 江湖称作锦毛虎,好汉原来却姓燕 —— 施耐庵《水浒传》
90、 渴望狠狠地
大病一场。病得所 有 有 心的 朋友早晚来探望。病得把所 有 过 去都一一忘掉。病得有 一个永远幸福快乐的 未来。 —— 施耐庵91、 cx苦短, 外面热闹, 我们拥抱。 :) —— 施耐庵
92、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93、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94、 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
95、 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 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96、 冤有
头,债有 主!你 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 教头,还没有 见过 你花爷爷的 本事,今天我 让你 见识见识! —— 施耐庵《水浒传》97、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
。看那火时,但 见: 一点灵台,五行造化,丙丁在世传流。无明心内,灾祸起沧州。烹铁鼎能成万物。铸金丹还与 重楼。思今古,南方离位,荧惑最为头。绿窗归焰烬;隔花深处,掩映钓鱼舟。鏖兵赤壁,公瑾喜成谋。李晋王醉存馆驿,田单在 即墨驱牛。周褒姒骊山一笑,因此戏诸侯。 ——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98、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 —— 施耐庵《水浒传》
99、 武松一跳能跳六十米。 —— 施耐庵《水浒传》
100、 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 —— 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