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另有作品名、和作家笔名千年一叹。
全部语录:
1、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 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粉丝网】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 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 无罪的耶稣被有罪的人们宣判为有罪,他就背起十字架,反替人们赎罪。 —— 余秋雨《千年一叹》
5、 胆大包天的现代人,在历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谨慎。再高亢的歌咏,怎么敌得过撒哈拉的夜风在金字塔顶端的呼啸声。 —— 余秋雨《千年一叹》
6、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只要愿意听,一切都能延续能够延续,一切都能改观。文明的历史,就是这样书写。民说的深义,真让人惊叹。 —— 余秋雨《千年一叹》
7、 如果说历史像个舞台,那么走上台去的各色人等最终会划分出主角和配角,而主角永远是极少数;我们在黑夜里赶来,只因为这里站立过一个真正的主角。 —— 余秋雨《千年一叹》
8、 一路上感到的最惨痛景象,不是石柱的断残、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灭,而是在文明古国的千里沃野上,那些不上学的孩子们的赤脚,密如森林。 —— 余秋雨《千年一叹》
9、 在充满战争狂热的土地上,真正的英雄并不坐在坦克里,也不捧着炸药包躲在街角,而是那些冒死呼唤和平的人。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0、 每一次相遇,都是前世的一次回眸。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1、 最恣肆的汪洋直逼着百世干涸,最繁密的热闹紧邻着千里单调,最放纵的游弋熨帖着万古沙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人类指点,甚至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2、 世间太多不平事,有的国家,你永远需要仰望,而有的国家,你只能永远同情。 —— 《千年一叹》
13、 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无知和未知的否定。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4、 不热络,也不容易破碎;不亲昵,也不容易失望。 不被热情或愤恨所扭曲,才是大文明的气象。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5、 文明可以成为一种点缀,但文明有最终指向。正是这种最终指向,维护了人类。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6、 当理性的雅典文明开始发出光芒,它的黯淡已经注定。 —— 《千年一叹》
17、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很相像,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这个原则不适合沿途各国的景象。我们看到的是:所有的贫困都大同小异,一踏进富庶则五花八门。这不奇怪,贫困因为失去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才真正变得不幸,所以必然单调划一;而所谓幸福也就是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各有不同。 —— 《千年一叹》
18、 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 —— 余秋雨《千年一叹》
19、 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来,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0、 安室的山寨很容易埋葬憧憬 丰沛的泉眼很容易滞留人生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1、 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雾,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光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我看着旭日暗想,对人类,它还有多少耐心?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2、 西天还留下一抹柔柔的淡彩,在山岩脊背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3、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4、 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但我们已经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决定力量,那么,就让我们先来阅读大地。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5、 美,竟是这般寂寞与无奈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6、 一切善良都好像是cs,一切美丽都面临着杀戮。间离了看,它们毫无力量,但在白天和黑夜的交接处它们却能造成期待。正是期待,成了善良和美丽的生命线。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7、 永久是简单,永久是糙砺,永久是毫不弯曲的憨直,永久是荒漠和水草交接线的占据,永久是对千年风沙的接受和滑落。 永久是对意图的掩埋,是把复杂的逻辑化作了补拙。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8、 文化要求公开,文化要求透明,文化要求传播,文化要求共享,文化要求化解,文化要求沟通,文化只要真正发挥自己的健康功效能,那就会克服恃弱、逞强这样的偏执心理。 —— 余秋雨《千年一叹》
29、 绣花的束发带代表典雅,镀金的轿子是权力,书籍是学问、脚镯是婬逸。你遛览街道,它们仿佛是写满字的纸张:这城说出你必须深思的每一件事,叫你复述它讲过的话,而在你自以为游览塔玛拉的时候,其实不过在记录它用来剖析自己各个部分的名词。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0、 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1、 我们要回去的地方已经很近,就在前面。我现在想的是,我在离别之后才读懂了它。 离别之后才懂了它――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份检讨。我们一直偎依它、吮吸它,却又埋怨它、轻视它、责斥它。它花了几千年的目光、脚力走出了一条路,我们却常常嘲笑它为何不走另外一条。它好不容易在沧海横流之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2、 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3、 愚钝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乱,大智又使人安定。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4、 他在远远地哀悼希腊,其实是在近近地感叹中国。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5、 晨曦和明月同时光鲜,一边红得来劲,一边白的够份,互不遮盖,互不剥蚀,直把整个天宇闹得光色无限。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6、 他们背靠伟大,背靠永恒,即使坐一坐,也像在发什么誓,许什么愿。然后他们跳下,重新回到世界各地。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7、 “唯死者,永远十七岁”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8、 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因此就出现了学者的责任。但是弘道的学者也永远是少数,历来正是由少数人维持着上层文明。 —— 余秋雨《千年一叹》
39、 真正的痛切是文明上的陌生,真正的思念是陌生中的趋近。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0、 历史感受和现实感受很难分开,因为文明本身就有上下的粘连性。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1、 不被过度热情或过度愤恨所扭曲,才是大文明的大气象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2、 再高的文明在自然暴力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但它总有余绪,飘忽绵延,若断若连。今天的世界,就是凭着几丝余绪发展起来的。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3、 摧残来自野蛮,也来自其他试图强加别人的文明。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4、 滚 远 点 一 群 垃 圾 —— 《千年一叹》
45、 有人对各大文明的一一枯萎疑惑不解。其实,不枯萎才是怪异的,而枯萎属于正常。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6、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 余秋雨《千年一叹》
47、 美与丑的极端性的对比,便是人间与地狱的差别。 —— 余秋雨《千年一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