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九月底新政策一落地,房地产市场就跟着变了样。
一线城市的市场慢慢热乎起来了,算是稳当了;
二线城市,有点儿分化,有的跟一线城市步子挺近,大部分还在那儿瞧着;至于三四线城市,普遍都比较凉快。特朗普上台后,美联储降息的机会少了,股市也跟着晃悠,买房的人也开始犹豫了,大家都在等新政策出台。【粉丝网】
新政策估计得明年两会开完才能慢慢露面。现在咱们得先把公布的政策给落实了,顺便给市场打打气。
今儿咱们聊聊三四线城市的房市将来会咋样。咋判断一个城市是三四线呢?就看两个东西:“权”和“钱”。
“权”就是城市的行政级别,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这些都算大的,一般的地级市就是三四线。但有的例外,比如苏州、无锡、东莞、佛山这些地方,它们就不一样。地理位置也很关键,挨着一线城市的,像廊坊、惠州、中山,机会就多点。
“钱”说的是银行里的存款,这个数字比GDP更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家底。比如说北京,银行里存了25.4万亿,一线城市至少得有12.7万亿。所以,真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的钱就没那么多,所以它的一线地位就有点悬。
要是把广州当一线,那杭州、成都、南京、重庆这些就是强二线。按规矩,二线城市得有2万亿以上,还得是省会或者计划单列市;弱二线就得有1万亿以上。不是省会也不是计划单列市的城市,就得靠钱来凑。
一般地级市,有1.5万亿以上就是二线;超过2.5万亿是中二线;超过4万亿是强二线。不到1.5万亿,超过0.75万亿的是强三线;不到0.75万亿,超过0.5万亿的是普通三线;不到0.5万亿的就是四线。
能算二线的普通地级市不多,像苏州、无锡、佛山、东莞这些。珠海虽然差点,但因为特殊情况,也能算弱二线。
总的来说,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将来升值空间不大,没啥投资价值。为啥呢?房子多,人少,很多地方人都跑了。过去五年,全国幼儿园的孩子少了12.1%,出生率下降闹的。2022年和2023年,中国新出生的孩子都没到1000万。
01
这两年,人口开始减少了,这对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影响不是一般的大。有的地方人愿意生孩子,有的地方就不太乐意,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和广东,尤其是广东,生娃的热情比较高。过去五年,幼儿园里的小孩在西藏、云南、北京、天津和广东是越来越多。虽然有人觉得北京人少了,但实际上北京还是挺热闹的,外地人还是拼命往里挤。
但是,像河南、黑龙江、辽宁、福建和湖南这些地方,幼儿园的小孩少了很多,减少的速度挺快的。具体到各个城市,情况就更复杂了。比如广东,有的城市幼儿园小孩多,有的城市就少,像河源、韶关这些地方,房子不好卖,想涨价也难。
在江苏,除了南京,其他城市的幼儿园小孩也在减少,连经济挺活跃的苏州也不例外。淮安、盐城这些地方,减少的速度比东北和河南的一些城市还快。浙江也是,只有杭州的人口在增长,宁波这些城市就有点儿吃力。
这事儿说明,就算是在人口多的省份,也就那么几个大城市能保持人口增长。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城区的小孩增长慢,有的地方还在流失,整个城市的人口增量也没变成城区的人口。一般的小县城,增量就更有限了。
现在很多小城市的新房,卖出去的时间超过五年,有的甚至超过八年,这意味着就算连续五年八年不盖新房,现有的房子也够大家买的。在小城市,本地人家里房子多,外来人不多,房子也不好租。卖不掉、租不出去的房子,就让这些资产闲在那儿。要是哪天开始收房产税,房子持有成本增加,房价可能就会大跌。
所以,三四线城市的房子,现在主要就是自己住,投资价值是越来越低。但这也未必是坏事,至少给年轻人留了个退路,大城市混不下去了,还能回老家。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长时间不涨,就像是一块大沼泽地,能给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一个喘息的机会。从投资的角度看,还是得在大城市核心区买房才是最靠谱的。要是买不起,那就得好好规划家里的资产,比如买点美元、黄金、基金、银行理财、保险之类的,这样比较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