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刀郎十年磨一剑,直接封喉。
没想到居然十年磨一锹,直接挖坟。 ”
10年后,刀郎带着新专辑归来。
一首《罗刹海市》刷屏,全网播放量破100亿。
刀郎归来,锐气不减。
整首歌里,二人转的曲调,饱含意味的歌词。
很多人在其中解读出了“复仇”的快意。
但是,刀郎在“骂谁”?或者说,他到底在唱什么?
或许,看完歌词解析,我们就有了答案。
蒲氏松龄惊坐起,罗刹海市起风云
《罗刹海市》改编自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一个故事。
当年,蒲松龄才华横溢,但参加科举却屡屡落地,于是他心灰意冷,回到老家,在街道口摆一个小摊。
茶水瓜子摆上桌,蒲松龄就化身成了鲁豫,逮住路过的客商就是一句:说出你的故事。
南来北往的客人说出荒诞不经的故事,最终——
集腋成裘,这些故事就被写成了一部《聊斋志异》。【粉丝网】
在当时,落魄的蒲松龄曾写过一副对联激励自己: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一点,跟刀郎的曾经的经历很像。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刀郎很能理解蒲松龄的心境。
所以他才把《罗刹海市》改编地如此辛辣嘲讽。
歌曲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聊斋志异》中描述的世界。
在小说里,从中国向西二万六千里,有国名为罗刹国。
歌词里,“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其实就到了中国。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这里用到了中医上的说法,但通俗来说很直白——
“三寸的黄泥地”就是粪坑。
下面歌词里的“一丘河”“苟苟营”不难看出,说的就是:
一丘之貉,蝇营狗苟。
这就让人解读成了
刀郎对娱乐圈现状的 不满:娱圈就像是 个“三寸黄泥地 ”,其中的 人为了 名利,蝇营狗苟,让人不齿。接下来,就说到了“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杈杆儿,并不是什么好词。
这个“杈杆儿”马户是十里花场的出名人物,但她丑出天际——这也正是“罗刹国”的特色:以丑为美。
“未曾开言先转腚”,这句歌词被解读成了影射某个音乐综艺,这的确很符合情境。
但从字面意思上看,当作是为人高傲,对他人不礼貌也未尝不可。
“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被很多人解读成了
不好好创作,热衷于 参加各种节目当导师,选拔新人就像“孵蛋”一样。只能说,这样的歌词很难不让人如此联想。
而接下来就是让人听后忍不住恍然大悟的那几句“吐槽”: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不得不佩服刀郎的遣词造句,马户是驴,又鸟是鸡,隐隐已经让人有所联想。
而后两句又揭示了让人无语的现实:
“勾栏”说的是青楼,这种地方的人因为害怕被人看低,往往会扮作高雅。
而“公公”因为缺少了某些东西,他往往喜欢用威名来压人。
或许真的就是:要看一个人缺少什么,就看他拼命炫耀什么。
这一段歌词,的确言语犀利,入木三分。
刀郎过后无西海,十年归来试霜刃
第二段歌词,似乎是说到了刀郎自己的经历。
“打西边来了
个小伙儿他 叫马骥”,当年,刀郎就是 从西边的 新疆走来,他凭借《2002年的 第一场雪》火遍大江南北。故事里,马骥经历风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现实里,风头正盛的刀郎遭遇了打压。
当年评选“乐坛十大风云人物”,刀郎本应上榜。
但是,那姐吐槽“刀郎的音乐不具备审美观点”。
随后,向来喜欢口吐狂言,不知道啥时候举办32场演唱会的杨坤说:“那是音乐吗?”
刀郎的出现让流行音乐退后了15年。
在这样的风急浪涌中,刀郎悄然隐退。
这段歌词被解读成了刀郎对昔日情形的“报复”,但这何尝不是揭示了一个现实: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我们可以把这段歌词理解成刀郎的抱怨和牢骚,毕竟好的作品,一定是有一股气在支撑。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但是,归来的刀郎,并不是为了“复仇”。
刀郎在这些歌词中,延续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愤恨不平之气。
但是,他的眼界和心境更为宽广。
除却衔恨吞气声,自有刀光在心中
如果说,《罗刹海市》只是刀郎的泄愤之作,这就难免小看了刀郎。
在后面的歌词中,虽然吐槽了现实中的“脏东西”。
但是,刀郎提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结尾写道:“凡是不可说的,就该保持沉默。”
刀郎何尝不懂呢,有些话是不可以说的。
但在音乐之中,他是虔诚的赤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己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会被解读出不同的意思。
但他还是说了。
刀郎在骂谁吗?
并没有,他是用音乐在慨叹。
如今的刀郎,其实早已是:手中无刀,心中刀光剑影。
这世界如此荒诞不经,总应该有人来献唱真诚。
这,才是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