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正文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区别在哪里 简述三者意义及影响

1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比较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在命题上有深度可挖。下面,本文拟从产生、内容、意义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对三者略做简要的叙述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有所帮助。

  1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比较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在命题上有深度可挖。下面,本文拟从产生、内容、意义以及相互联系等方面对三者略做简要的叙述和分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有所帮助。【粉丝网】#抵扣#

网络图片(侵删)

  两税法,是唐代后期的86321567赋役制度。唐初所4468022336585712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在52104765土地5198334293185857赋役制度上,唐初继承了64131935北魏开始至隋朝的2821913均田制和与17443631均田制配套的25034457租庸调制。后来,武则天至玄宗时,土地75441687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29990689农民失去土地49947122,脱离户籍到处流亡。#曹操的智勇之谋:潼关之战的胜利之道#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6932725均田制基础上的54204765按丁征收赋税的69910104租庸调制也65630318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16155986严重的77720728财政危机。为了14004172解决这个问题,唐朝政府采取了38103612各种措施,结果一切努力均告失败并造成了44095273赋税制度的39503142进一步混乱,唐朝财政面临崩溃。#刘荷娜#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尼姑#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956493主要内容是7967531①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尤物是什么意思#②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62774028当地3119101785993855资产、土地84715711,即算当地40852930人。一律上籍征税。③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25829638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11024763,按户等97261213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71781594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48744090六月,秋税不得超过78920180十一月(故称两税法)。⑤无固定住处的57798501商人,所8900494139130086州县依照其收入的7444954一定比例征税。

  两税法是30446123中国古代一次具有64219643重要意义的7631869赋税制度改革:一、两税法将唐中期以来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4138620676898166税两种,并规定“此外敛者86827105,以枉法论”,这样既简化了75124105征税名目,又可使赋税相对稳定,在44321179一定时期内保证了70554162国家的90719180财政收入;同时从制度上杜绝了52620484官吏从中作弊乱摊派的46811828可能,使人民的负担有899604534116923068918605减轻。二、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客户、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49535430税源(这也82887793是制定两税法的目的22881601之一),此外客户纳税,反映了98004238其地77152950位由非法到合法及其人身依附关系的79889715相对减轻。三、把原来按丁征税转入按贫富征税,立法原则较为公平,很显然61505019比租庸调制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75504349赋税集中在43732895贫苦农民身上的57161629赋役负担不均的68803538不合理状况,对改善当时的23086880社会状况和53874310广大贫苦农民的12150519生产生活是有24526202积极作用的94356552,总之两税法是5016327284060534当时土地62270741高度集中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96350293情况相适应的38805129,是22691410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86712058一次重大改革和58560789进步。#裸眼3D图片怎么看_这种观看方式开启你的新视界大门#同时这次改革反映了25364700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23398868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89311263以土地59622351为主的73082601转变,奠定了34101172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36372237基础。

网络图片(侵删)

  一条鞭法,又称“一条编法”,是25258939明代中期的52488961赋税制度。明朝中期,在27854522镇压了22526282农民起义之后,各种社会矛盾依然99918825存在41703987并且97364756在继续发展。在40988636这种形势下出现了旨在28333748挽救明朝统治的62118371张居正改革。明初的48905024赋役制度是43973704赋和43524387役分别征收的75717285,赋以土地9566627为对象征收,按田亩计算;役以人为对象征收,分为按丁和54025542按户征收两种。在31231834征收内容上主要是征收实物和37035482劳役。这种赋役制度在13820181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49522157当时是52570673比较合理的59111410。但到明朝中期时社会经济状况有60847899所变化,一方面大量田地3084718迅速向4548364467099894主手中集中,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在53431333迅速发展。于123685477130937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32573272土地88590952管理体制的69462050变化,一条鞭法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15487168嘉靖十年(1531年)在57819427江浙、福建、广东等地95238062区就出现了51462865一条鞭法,以后“屡行屡止”。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62252758清丈全国土地3261497891993827基础上下令在57977138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18948369主要内容是:①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42922761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②把过46662208去按丁、户征收的7188475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61492571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③“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

  一条鞭法是40976649介于68002989“两税法”与65370652摊丁入亩之间的85744471赋役制度。在9677664029108031国封建社会后期的51238715赋役制度的45746523演变中有437021764592097承前启后的87445153作用。它将力役部分摊入田赋,加强了58806854力役由户丁转向56471513土地1112552821288824趋势。同时,折银制度和66556634雇役反映了77294384商品经济的58587549发展和农民对封建国家的37137119人身依附关系有5886721460020877825098松弛。此外由于73690938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28779281租的62959795产生和74788707部分农产品的93838626商品化起了促进作用,从而更加繁荣了31346435城乡经济。总之,一条鞭法在44504532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56932680一件划时代的94126412大事,它上承唐宋的23860159两税法,下启清代的20008975摊丁入亩。改变了5848397历代赋与47434771役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8578235役法,简化了83109257赋役制度,标志着5491284赋税由实物为主向85725753货币为主、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的24434339转变。

网络图片(侵删)

  摊丁入亩,又45452542称地85591012丁合一,是10576133清朝在65734024“一条鞭法”的22265512基础上出现的23447469一次重大的25980913赋税制度的42769215改革。清初的86273510赋役制度承袭明代的53095974一条鞭法,但28700622实行的不够彻底和89627007普遍,丁银和65943984田赋仍是31575649两个税目。随着土地兼并的71102014进一步发展,穷丁、无地42616255之丁越来越多,在41748272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丁征收丁银,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这不仅使国家征收丁税失去保证,还会由于61916307农民畏惧丁税流亡迁徙、隐匿户口等68628050造成严重的57684263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明末清初一些地11735431区已经出现了“丁随地63241430派、均丁于7185621721152864”的65349211赋役改革。后来清廷也29105809开始对赋役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基本上分为两步:一是44910692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26727967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46415696固定丁数,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税。由于3777730丁银额数固定化,农民的34364357负担相对减轻,这样既减少贫民逃亡,保证了41097766国家的98365513财政收入,也78606163为日后的22133816“摊丁入亩”造了2518787378137358利条件。第二步即实行地13270936丁合一。这种办法先在74850377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广东、四川等88623030省试行,这些省份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统一的46525261“地37462662丁钱银”,此后在63646374一些地68079421区逐渐推广。雍正帝继续并完成了94505666康熙帝开始的15898959赋役制度改革,雍正元年即1723年,雍正帝下令以雍正二年为始,在93283564各省普遍推行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73646374一条鞭法的58309381延续和19902720发展,实行也比较彻底。它最52049691终结束了84057392中国历史上人丁地30440818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自改革后,原来独立的51571105丁税已不存在,丁随地60677797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86015722国家、地27245800主和88591858自耕农三者之间的88907571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85577782“富者18294593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39765402无立锥,反多徭役”的92098184状况。据记载,我92723326国自西汉至清初,每次人口统计数字最46318311多时在65491640五六千万之间,这显然5912711126064921人口不实的4222958缘故。地45522022丁合一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94年)为一亿七千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三亿六千万,这显然与44149294实行地26695001丁合一之后,人丁负担从法律意义上说取消了30916834107231839226560密切联系的72801630。另外,摊丁入亩的78645869推广导致与87064069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68208165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4270203土地8358074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84334513,这显然79187919对商品经济的72791933活跃起了78818433重要的99650655推动作用。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phfen.com/history/612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