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上杜甫的姑姑是什么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诗人杜甫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杜甫从小是由自己的姑姑养大的。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杜甫的姑姑去世,31岁的杜甫为姑姑写下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杜甫的姑姑是一位伟大的唐朝女人。
在说杜甫的姑姑之前,笔者要先说一个叫“鲁义姑”的女子的故事。
中国古代很少有
专门记载女子的 书籍,以至于历史上很多著名的 女子大多都是 史书的 “配角”。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刘向 搜集材料,编撰了 一部《列女传》,此书被后世称为中国最 早的 一本女性专史,意义重大。《列女传》中曾记载一个这样的 故事,主角叫鲁义姑。春秋时期,齐国逐渐强大,对隔壁的【粉丝网】 在 齐国大军向 鲁国国都曲阜进攻的 路上,遇到一位特殊的 难民。
鲁国虎视眈眈,终于 有 一天,齐国的 大军入侵鲁国,鲁国百姓纷纷逃难。这位难民是
一位年轻的 妇人,本身就很瘦弱,又 带着 两个孩子,显得十分狼狈。 她怀里抱着 一位小男孩,手里牵着 一位略大一点的男孩。看到齐军即将逼近,妇人知道拖着 两个孩子逃跑已经来不及,于是 丢下怀里的 小男孩,抱起大男孩,奋力向 山林中奔去。齐国将领被眼前的
这一幕惊呆了 ,小男孩的 体重相对轻一些,夫 人若想迅速逃跑,丢下大男孩才是 明智之举,为何丢下小男孩呢?妇人的 举动让齐国的 一位将领产生兴趣,他 骑马追上妇人,问她为何要这么做。妇人回答说:“所抱者,妾兄之子也;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将及于追,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
原来,夫
人之前抱着 的 小男孩,是 她自己的孩子。而牵着 的 大男孩,是 她哥哥的 孩子,也 就是 她的 侄子。在 最 危急的 时刻,夫 人选择保全他哥哥的 孩子,丢弃自己的孩子。 原因是 :失去自己的
孩子,仅仅会导致自己伤心一辈子,但若丢弃哥哥的 孩子,则娘家全族都后继无人。因此,他 选择舍弃自我 ,而保全大义。妈妈可以舍弃亲儿子,但姑姑不能舍弃亲侄子,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
齐国将领听到这个解释后,深受感动,对妇人由衷佩服,感叹:
“鲁未可伐!”
于
是 带兵撤回齐国,不再侵犯鲁国。 鲁国人因此免受战祸之苦。后来,为了 纪念这位妇人,鲁国百姓都称她为“鲁义姑”。鲁义姑的故事非常出名,元朝时期,还被编为戏曲,影响更加深远。然
而,很少有 人知道,杜甫的 姑姑,也 是 一位“鲁义姑”。唐朝的
“诗圣”杜甫,出身于 京兆杜氏,从他的 曾祖父时期,世代为官。杜甫的 爷爷杜审言是著名的 大才子,恃才傲物,曾被武则天重用。杜甫的 父亲杜闲曾官居兖州司马。杜甫的 母亲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 隋唐时期天下最 著名的 七大士族之一。对于年幼的 杜甫来说,父族世代为官,母族出自名门,可谓幸运。但 是 ,杜甫其实很不幸,因为杜甫出生不久,他 的 母亲崔氏就去世后了 ,而后,父亲又 娶了 继室。杜甫在家中本就不受继母疼爱,又
加上父亲杜闲常年在外为官,继母先后生下4个儿子,杜甫在 家里的 境遇就更加尴尬。杜甫的姑姑嫁于河东裴氏,家中有个儿子和杜甫同龄,因为心疼侄子,姑姑将杜甫接到她家中抚养。
根据杜甫后来回忆,姑姑待杜甫犹如
亲生儿子,甚至说,比亲儿子还要亲。杜甫长大后,离开姑姑家,四处奔走。杜甫31岁那年,姑姑杜氏去世,杜甫十分伤心,亲自为姑姑披麻戴孝,并且写下一篇墓志铭——《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文中杜甫自述:甫,制服于斯,纪德于斯,刻石于斯。
按古代律法,姑姑去世,娘家侄子是
不需要守孝的 ,但 杜甫却“制服于 斯”,为姑姑守孝。姑姑的 邻居们都非常感动,纷纷夸奖杜甫,但 杜甫却说:“非敢当是也,亦为报也。”
杜甫的意思是说,他只是为了报答姑姑的恩情。
为何说要报答自己的姑姑呢,因为一件感人的往事:
甫昔卧病于
我 诸姑,姑之子又 病间,女巫至,曰: “处楹之东南隅者 吉。姑遂易子之地 以安我 ,我 是 用存,而姑之子卒。(《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这句话的
意思时候说:杜甫当年在 姑姑家住的 时候,杜甫和 表弟(姑姑的 儿子)都生病了 ,姑姑很着 急,请来女巫,女巫说:“把孩子放在 厅堂旁边柱子的 东南角,这个位置吉利,对孩子的病有 好处。”这个位置本来是表弟住的 地 方,姑姑为了 保住杜甫,把杜甫和 表弟换了 位置,结果,杜甫病好了 ,杜甫的 表弟、姑姑的 儿子最 后却病死了 。杜甫的姑姑把最大的存活希望留给了杜甫,最终导致他儿子去世,因此,杜甫才说:
君子以为鲁义姑者……曰:呜呼,有唐义姑京兆杜氏之墓。
在
杜甫心中,他 的 姑姑和 《列女传》中的 鲁义姑一样,是 伟大的 姑姑,因此他 才为姑姑立碑,为姑姑守孝,为姑姑写墓志铭。笔者
认为:杜甫姑姑的 故事,虽然 有 “女巫之言”等 迷信的 部分,但并不妨碍我 们认识她。这是 一位伟大的 姑姑,一位伟大的 唐朝女人,更是 一位伟大的 中国古代女子。中华民族之所
以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靠的 正是 各种仁、义之举。笔者 希望这样感人的 故事被更多的 读者 所 知道,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让我 们的 国家、我们的民族的 社会正能量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