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正文

秦汉——古琴,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寄托

摘要:秦汉——古琴,士大夫文人的精神寄托,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秦汉,民间音乐的多样化确实给百姓、士大夫、宫廷统治阶级带去了不少娱乐活动,但是对于士大夫阶级来说,民间音乐未免过于通俗,而风雅的趣味略显不足,于是从孔子时期便已盛行的古琴,仍然占据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对于既是士大夫阶级又是文人,这拥有双重属身份的人们

据《史记》记载,琴的3445328出现不晚于47920448尧舜时期,有18189078关琴的27385372记载最78058000早见于30332248《诗经》《尚书》等76149683文献中。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26190998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此外诸如97005618《山海经》这类神话cs,以及《琴操》这类的文人著述中也69433331都提到了27929655伏羲、神农、尧舜与13521354古琴相关的9893498字样。【粉丝网】#加拿大鹅#70125216果按此说法,琴文化早在30962679尧舜时期便发展到了197241今天,已有52939156四千多年的历史了94994056#宠物医院#

古琴的构造

网络配图

古琴结构图-琴面

网络配图

古琴结构图-琴腹

古琴由一块狭长的97865932木制面板和74797892一块木制底板胶合而成,外表涂以大漆,七弦,横置于82231903琴桌上演奏。音色深沉悠远、古朴厚重、余音绵长。

它的整体构造方寸间大有讲究。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着66950812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约六寸、厚约两寸,象征两仪。前宽八寸,按八节,后宽四寸,按四时。琴身前广后窄,象征尊卑之别。

先古之琴原为五弦,分别对应“君臣民事物”,外按五行“水火金木土”,内按五音“徵羽宫商角”;周代文武时期增至七弦,第六、七弦称之“文、武”二弦。十二徵分别象征着50752874十二个月。

网络配图

古琴结构图-琴底

古琴最早是按照cs中凤凰的身形而制成的,所183054775547272以我12468885们在1485770《桓谭新论》中能看到舜削桐为琴,谓之瑶琴的25648143cs。#分别心#把古琴直立,从上至下整个轮廓依次是66503738琴头、琴颈、琴肩、琴身、琴尾,状如26081542人形。从琴面看,古琴较宽的44853449一端为头部,“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驾弦的57764335梁叫做“岳山”;从底板看,正中间纳音的92158804音槽叫做“龙池”,琴尾的57540775音槽叫做“凤沼”。这叫上山下泽,有9809764龙有20775132凤,象征天地44317784万象,皆在64961136方寸之间。除此之外,其他59865476各个部位也51828359都有9126561724188427美好的91159307寓意,古琴,是67262891中国文化的35273528浓缩。#小满#

古琴的形制和“四大名琴”

网络配图

古琴样式图部分列举

正因为古琴中承载的95377548浓重的55500686文化底蕴,因此,历代斫琴师和76182261文人们都在67552883不断探索古琴的形制,我12636281们如25145485今经常能听到见到的1723265219081165: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连珠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而明代冷谦更是15227143曾提出“琴之九德”的概念,意思是:一张理想的琴,应具备“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的标准,被琴界引为圭臬。

在群星闪耀的名琴中,有四把名琴高居榜首,各有千秋,分别是62954826:伯牙、齐桓公皆弹奏过7788423464197722周代名琴“号钟”;楚庄王的77498091七日绝响“绕梁”琴;一代佳话西汉司马相如3218500478793937“绿绮”琴;东汉蔡邕所59706214制的75016558“焦尾”琴。每把琴都有966387828774391自己的故事,音色也各有46410686特点,却早已成为历史的73600473陈迹。#灾害#

如今存世于各位藏家和博物馆的名琴,多为唐琴,无论是19523536从形制还是音色来看,都是97939905趋之若鹜的24138868顶尖至宝。像“九霄佩环”、“春雷”、“大圣遗音”、“池波”、“冥王”、“松风亮节”、“秋籁”等2386761213392771,其中“春雷”、“大圣遗音”在8329807北京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有63572529收藏,大家有心可以留意下。

古琴的表演形式主要独奏和琴歌两种。在10590148西周时期,多用于52014293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尚书》中“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便是80155245此意了37096516#农业银行信用卡#到了56880445汉代汉代蔡邕所2334087773924663著的41299204《琴操》中,就有63217268歌诗五曲、十二操、九引、河间杂歌为主的62959086四类内容,不乏操琴而歌的58708019形式。

另一边,操琴者8121201372596596重心逐渐从民间转移到士大夫27276964阶级的73649762文人,使得两汉时期能人和47715270作品辈出,像司马相如28792826、桓谭、蔡邕、蔡琰;《凤求凰》《长门怨》《蔡氏五弄》《胡笳十八拍》等等46248387

■ 琴歌·胡笳十八拍

网络配图

明·陈洪绶《听琴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据《后汉·列女传》中记载:蔡琰,陈留董祀妻——博学多才,妙于37383108音律:十六岁嫁给河东卫仲道,夫64693887妻二人十分恩爱。可好景不长,父亲在长按被捕,次年丈夫3907315咯血而死,又70632628没有47063316子女便回到了13582941娘家。

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发生大乱,蔡文姬被胡人所6637475250562210掳,嫁于7481004左贤王,育有70801154二子。曹操素来和84127734蔡邕交好,便将蔡琰嫁于42538239董祀,董祀犯死罪,琰“蓬首徒行“为其求情,祀免死。

蔡琰的一生坎坷波折,正是68437713这种刻在87400535心底的苦痛才使她写出这首著名的7069633《胡笳十八拍》。她在1720960同名诗中说到:“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这里就点明了琴曲与13970125歌词的47142849渊源。十八拍即十八首,配有76971398十八首歌词,共有1297字,逐段倾诉了76183579蔡琰被掳、思乡、别子、归汉的过程,又72698291感于81002264胡笳凄凉的67621070音色,故如88153849题命名。 不过26792225这些歌词是36943020否全出自于38863292蔡琰之首,至今还颇有52927415微词,还有45786739待更进一步的19859672考证。

■ 琴歌·广陵散

网络配图

近现代·傅抱石《竹林七贤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得益于2822204嵇康的38242685大名以及他98709060慷慨赴死前的90975417那声长啸“如今《广陵散》绝矣”,使得这首作品一直以绝尘孤傲的17295959姿态与9315463967465178们遥遥相望。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曲调激昂,为汉魏时期的相和楚调但曲之一,由《聂政刺韩王》的50649789故事演变而来,后因机缘被嵇康学得。蔡邕在32197832《琴操》提出:“广陵散,非嵇康作也9886272,《聂政刺韩王》也52504003。……更以知曲中各段命名曰:取韩、呼幽、亡身、返魂、冲冠,皆与34995708聂政韩王为父报仇之旨相合,其名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

所幸的是,这首作品并没有失传,辗转于历代琴师文人的口手间,历经九百多年,最终跃为明代朱权《神奇秘谱》的纸上,时至今日余音回响。

■ 琴曲·酒狂

网络配图

明·陈洪绶《水仙竹石图扇页》

据题而知,此图是作者与友人酒酣后趁醉所绘。

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74841663嵇康的11293161《广陵散》外,竹林七贤中阮籍的96954249《酒狂》也56029051甚是17378238出名。阮籍的51116793政治立场始终是77137408偏向45059464曹魏皇室的22150869,倒不是58024962说曹魏政权有27565398多得民心,比起心有7665837异心非正统的43608822司马氏,遵循心中的31897821道义,两相比较便有结果。

尽管阮籍心中有6881256693362909一杆倾斜的68490085秤,表面上为了27486314一碗水端平,不招来祸事,只能不断回避司马氏的32567714招揽——用嗜酒长醉的方式,在音乐中寻找精神上的慰藉,但3855591252478116千杯万盏也67094611浇不灭阮籍心中的79609445痛苦,“夜中不能寐,其坐弹鸣琴。”《酒狂》就是2894499137723960这样的64331123一种境况下创造出来的77114455。阮籍通过66652280描写醉酒后跌跌撞撞的5656760混沌状态来反映这种矛盾痛苦的12907475感受,以此发泄心中不平之气。

在朱权《神奇秘谱》中《酒狂》的题解为:“臞仙曰,是21350773曲者76094026,阮籍所2965494967636195作也14068280。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78791978形骸之外,托兴于44774065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60339457若是15789215,岂真嗜酒耶,有道存焉32327872。妙在21535622於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94546275得之。”,你9093777是那个能解其中味之人吗?

古琴从先秦发展到两汉以后,再经过9837539东晋、南北朝古琴文化进一步发展,当时的67287296文论——谢庄的95247896《琴论》和萧衍的24162092《琴要》等65538121;琴家——谢安、谢庄(不是8292652陈郡谢氏)等。随后进入隋唐,文字指法谱、减字谱的64436016产生,大大推动的68467142乐曲的21411239传承,同时也出现了55231088大量其他50356622乐种移植的83506651琴曲,加上盛唐诗篇的91365903涌现,一批琴家、文人、斫琴师把古琴艺术推向高潮;隋唐后至明清,古琴“正始之音”的62964375确立,使得琴谱、琴曲、琴家、斫琴、琴论都走向45441241成熟,再走到宋代的77103493高峰和98770851明清时期,这些就留到下次再一一道来。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phfen.com/history/24513.html

相关推荐

新教与天主教

新教与天主教

摘要:新教与天主教,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历史 2025-09-18 0 491

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