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唯物主义?,下面是粉丝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粉丝网】
根据本原数目的
不同,唯物主义分为两种,一元论和 二元论。一元论的 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一个本原,也 称之为机械的 唯物主义。二元论的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 运动两个本原,也 称之为辩证的 唯物主义。辩证的 唯物主义没有 区分自然 的 运动和 人的 运动,对人的 运动也 不作生产,实践和思辨的 区分,认为它们在 本质上一样的 ,可以用时间作为尺度统一衡量。历史形态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
最初历史形态。 它否认世界是 神创造的 ,把世界的 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 物质形态,例如 :水,火,气,土等 。试图从中找到具有 无限多样性的 自然 现象的 统一。 如 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 各种变化之后又 复归于 水。 中国古代的 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 世界的 本原等 。 随着 人们实践范围的 扩大和 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 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 局限性。欧洲出现了 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 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 由不能再分的 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 ,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 本原。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 则认为宇宙万物是 由一种极细微的 流动的 物质“气”构成的 ,气是 世界的 本原,提出了 气一元论。如 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 、统一的 气构成自然 界的 万物,而人也 是 自然 界的 一部分。荀子还提出了 “形具而神生”的 可贵命题。中国古代唯物主义集大成者 要属于 春秋的老子与 道家诸子对于 宇宙所 提出关于 道的 思想了 。东汉王充提出:“天地 合气,万物自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范缜在 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 ,形即神也 。是 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这些都是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思想的 朴素反映。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 朴素辩证法结合在 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 把五行当作世界的 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 关系来说明世界的 联系和 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 辩证景象。朴素唯物主义是
依据直观经验和 比较粗浅的 自然 知识所 作的 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 严密的 逻辑体系,带有 一些猜测的 成分,因此,它有 直观性的 特点。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
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 需要,伴随着 近代自然 科学的 产生而出现的 。与 17世纪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 英国唯物主义者 。他 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培根在 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概括了 观察、实验和 归纳等 认识自然 界的 实验方法。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 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 思想。他 认为,哲学的 对象是 客观存在 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 人们思想的 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 基础。培根、霍布斯所 生活的 时代,尚处在 资本主义生产的 手工工场阶段。近代自然 科学处于 形成和 发展的 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的 中心的地 位,而其他 自然 科学部门还很不成熟。当时实践和 科学技术的 发展水平决定了 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 原理来论证世界的 物质统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 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 特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 顶峰。它既有 明显的 机械性,又 有 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 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 人。法国唯物主义在 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 笛卡尔《物理学》中的 唯物主义思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形势日益成熟,在 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 解体和 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 产生。费尔巴哈在 批判宗教神学与 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 阐述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 人本学唯物主义推翻了 唯心主义在 德国的 长期统治,恢复了 唯物主义的 权威,大大地 解放了 人们的 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 深受其影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 它的 主要特点,而且 在 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 是 持唯心主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 观点来解释自然 界和 人类社会的 一切现象和 过 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离开人的 社会性、人的 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 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 理性、天性、情感等 属于 社会意识的 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 决定力量。在 资产阶级哲学范围内,19世纪中叶在 欧洲还曾出现过庸俗唯物主义。它仅仅用生理学的 观点去解释人的 精神现象,把意识与 物质等 同起来,抹杀了 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 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
马克思、恩格斯在 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 无产阶级斗争的 历史经验和 自然 科学的 新成果,批判地 继承了 人类文化的 优秀成果,特别是 在 批判地 吸取了 G.W.F.黑格尔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和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的 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的 产生是 哲学上的 伟大变革。它克服了 机械唯物主义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 机统一;克服了 机械唯物主义的 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 社会发展的 一般规律,建立了 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体系,实现了 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的 有 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是 关于 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 思维发展的 最 一般规律的 科学,是 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和 思维科学的 概括和总结,是 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 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 世界观和 方法论。列宁在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同机会主义的 斗争中,在 总结新的 历史经验和 概括自然 科学最 新成就的 基础上,全面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 新的 阶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 列宁的 事业,在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也 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 贡献。在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过 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在 中国的 运用和 发展作出了 重大贡献,毛泽东是 其中最 杰出的 代表。毛泽东的 哲学著作和 其他 许多包含着 丰富哲学思想的 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 经验教训中,深刻地 论述和 丰富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 新的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