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
何限制和 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 皇帝面临的 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 淮南王、济北王的 谋逆事件,曾在 《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 建议。其具体办法是
,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 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 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 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汉朝原来施行的
是 郡县制,所 以制定推恩令是 在 郡县制的 基础上做的 改进,由以前的 各诸侯所 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 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推恩令的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粉丝网】 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
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
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
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
关于推恩令是谁的提议这个问题,史料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推恩令的提议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主父偃。
主父偃是
山东临淄人,他 的 出身比较贫寒,有 着 因为在 齐国受到儒生们的 排挤,而周游过 各大诸侯国的 经历,但 是他 所 到达过 的 所 有 诸侯国,都没有 给过 他 他 想要得到的 礼遇,最 后主父偃选择前往长安,也就是 汉朝国都,皇帝的 居所 。到达长安之后,主父偃直接就给汉武帝上书表达了
想要面圣的想法,而且 当天就成功被皇帝召见了 ,在短短的 一年时间内,他 就被连升了 四次,之后更是 成为汉武帝设在 宫中内朝的 大臣,其实也 就相当于 是 皇帝的 私人顾问了 。而有
了这重身份之后,主父偃对当时的 政治方面产生了 一定的 影响力,对这个时期的 汉朝而言,如 何和 平地 解决掉诸侯势大的 事,是 皇帝心中一直存在 的 难题,推恩令就是 主父偃在 这种情况下向 汉武帝提议的 。之后又
因为提出了 很多符合汉武帝需要的 建议,而得到了 皇帝的 欢心,这个时期的 主父偃,可以说是 风光一时,但 是 他 最 终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皇帝下令斩杀,导致全族被灭。推恩令是
主父偃的 提议,这一点是 毫无疑问的 ,从这方面也 能看出主父偃的 确是 有 真本事,但 是 最 终却因为一个‘贪’字,把自己亲手送上了 绝路。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推恩令是
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 一个旨在 减少诸侯的 封地 ,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 一项重要法令。 主要内容是将过 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 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 情况,要求诸侯王把封地 分为几部分,用来传给自己的 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 中央政权的 侯国。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
都是 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 ,其他 庶出的 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 。虽然 文景两代采取了 一定的 削藩措施,但 是 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 方千里,缓则骄,易为yl;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诸侯国面积广大且 领有 军队,严重威胁着 汉朝的 中央集权。因此在
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 建议,颁行“推恩令”。 推恩令吸取了 景帝时期晁错颁布的 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 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 庶子在 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 位相当于 县。这些越分越小的
百十个诸侯国,小到什么程度呢?“大国不过 十余城,小国不过 数十里”。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八九十”,也 就是 作为直属中央的 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90%,而且 “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扼塞地 利”,意思是 这些郡总是 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 土地 与 诸侯国的 土地 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 占据或扼守着 有 利地 形。侯国再也
无力与 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 力的 巩固。这使得诸侯王国在 名义上没有 被进行任何的 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诸侯王进行武装反抗的 可能。于
是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 十余城,小侯不过 十余里”,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 能很快平叛。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
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 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 的 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 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
郡,地 位与 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 王国的 缩小和 朝廷直辖土地的 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 是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推恩令有什么作用?
推恩令是
汉朝汉武帝刘彻推行的 一个重要法令,推恩令的 作用就在 于 减少各个侯王的 封地 ,并且 削弱各个诸侯王的 势力。其实西汉自文、景两代开始,封建皇帝就一直面临着
一个严重的 问题,那就是 如 何遏制和 减弱日益增长的 的 其他 诸侯王的 势力。武帝初年,有
一些规模比较大的 国家仍然 有 很多的 池城,甚至有 千里地 方,他 们阻众抗命,极大的 威胁了 中央集权的 进一步巩固。汉朝初期o侯王的 王位只能由嫡子继承,庶出的儿子和 孙子没有 继承的 资格。所
以,前127年,主父偃提出了新的 建议在 向 帝王的 上书中,主父偃以为,如果侯王的 孩子没有 自己的 封地 ,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弘扬。所 以他 就建议诸侯分别将自己的孩子封为列侯。这样一来,表面上是
施德惠,其实真正的 目的 是瓜分他 们的 土地 以达到削弱诸侯王势力的 目的 。这个建议不仅符合刘彻巩固专制主中央集权的 ,也 巧妙的 避开了各个诸侯反抗的 可能。于 是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同年春正月,推恩令正式推出执行。推恩令的
作用在 于 不仅使汉武帝刘彻进一步巩固了 自己的 中央集权制度,也 从另一方面巧妙的 减弱了 各地 诸侯的 封地 和 势力,他 们没有 足够的 能力,自然 他 们也 就不会有 和 中央集权对抗的 胆量和想法。推恩令的 作用还在于 使国家得到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