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人。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有名的政治家,曾大力倡议改革,集文人和政治家于一身。
在开始那场著名的改革之前,王安石在地方当政多年,期间,他思考着社会问题,摸索着如何变革。他曾高喊“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但当时的皇帝赵祯根本不理他。
直到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年轻的
神宗即位,王安石的 政治生涯才发生了大变化,先是升翰林学士,后又 提为参知政事,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场在11世纪的华夏搞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的变革也拉开了帷幕。【粉丝网】
不过敌对阵营也立刻诞生并结盟。看一下王安石和神宗的敌人们:
元老重臣韩琦、富弼,大臣司马光、文彦博,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苏轼兄弟,另外还有两个女人:曹后和高后。
他
们中有 几个都是 大名鼎鼎的 重量级人物,这些人加起来组成的 反对派,力量之大,对比之下,改革派这边从声势上处于 下风,更像是王安石和 神宗的 一场独角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
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理财作为当务之急摆在 头等 重要的位置上。颁布的 变法内容涉及商业、农业、教育、军事各个方面。 改革面之广,远胜庆历当年。总体来说,夺取了
大商人的 部分利益,照顾了 农民,但 更多的是 为了让国库充实。变法措施不可避免地 抢走了 贵族的 “生意”,改革遇到了 阻力。结果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变革,一个锐意进取的
名相,终于 在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告别政坛,改革偃旗息鼓,并引发持续的 党争事件。明月何时照我
还?何时变法可以再进行,一个人的 回去,必然 是 另一派人的 贬黜,几经周折,变法几乎 失去了 原有 的 意义,而当王安石再次回来之时,已不复当年“不怕浮云遮望眼”的 壮烈和 豪迈。美人白头,英雄迟暮,心有余而力不足,青山依旧在,已是几度夕阳红?所以王安石重得高位后,却多次请辞。
最终的
最 终,皇帝同意了 王安石的请辞,王安石在 老家江宁大自然 的 怡人风光中度过 晚年,此间催生了 不少清新的 山水绝句,这首《江上》便是 其中之一: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由题目便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江上景色,并颇富理趣。
一二句写江北雨前的
景致,秋阴自然 不会恰好一半张开,这是 诗人的 假设语气,妙在 写阴云弥散开来,酝酿着 秋雨。傍晚云层低垂,虽然尚未落雨,但
水气氤氲,已将青山裹住,全然 不见路径,正当游人迷惑之际,阴云忽然 散开处,但 见千帆隐约而来。个中趣味,与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深相契合,表现了 “豁然 开朗”、“别有 洞天”的意境,也 许,陆游的 诗句正是 化自于 此。这首诗给我最
大的 感悟是 :世界上的 一切事物都是 可以转化的 ,它们的 发展都不是 直线上升,一成不变的 。所 以,当人们遇到困难的 时候,不要悲观失望,而应当看见光明,增强战胜困难的 勇气和 决心。希望你也 能从这首诗中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