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结婚时常用的祝福语,祝愿新人能够多子多孙,而且子孙各个有出息。那么,你知道“五子”指的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字经》里有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名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做过后周的右谏议大夫。范仲淹作过一篇《窦谏议录》,对他的事迹有较详实的记载。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他因为自己有钱,经常以势压榨贫苦人民。年景不好的时候,有贫苦人家从他那里借粮食,他用小斗借出,人家还的时候却用大斗去量,瞒混骗诈,做事总是昧着良心。由于他常做缺德之事,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一儿半女。
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德不端,如不痛改前非,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还会短命。【粉丝网】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再也不做缺德的事。
窦燕山在家里办起了私塾,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来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识与否,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后来,窦燕山因为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受到人们的称赞。不久,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
之后,他便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窦燕山每天督促孩子们读书学习,并且亲自教导,哪个孩子有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耐心地讲解,即便是小的问题也不会遗漏。
在窦燕山严格的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成为了国家栋梁:
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yǎn),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chēng),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正如《宋史·窦仪传》所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可以纯净一个家族的心灵,更能涵养整个社会的风气。
树立良好的家风,为后世留下足以立世的家训,培养好家族孩子的人格,是家庭和家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现在有很多人,一心想赚很多钱,对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却并不关心,以为用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可以让别人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让子女进最好的学校,请到最好的老师,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很多时候,这样只能造就一些品行极差的“富二代”,为社会所鄙视唾弃。
试想,当父母老去,这样的子女怎能对他们尽到孝道,继承他们的事业呢?
想让下一代有所作为,父母就要从自身出发,关心爱护子女,无论在学习事业还是道德修养上,都能躬身亲为地教育孩子,让他们长成有用的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古代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多引导,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们也能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