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无规矩,不成方圆。
又到一年清明节,很多家庭都会安排扫墓,也会邀约家人一起相聚。
农村有句俗语:“五人不去上坟,上坟祸事临门。”
我们追求春天的热闹,但并不是上坟的人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到场。
按照现实情况,建议以下几个人,不去上坟,这不是迷信。【粉丝网】
01
在外求学、考试的年轻人,以前程为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很多求学的人,多年都在学堂,或者在京城参加科考,要回家扫墓,也是不现实的。
诗人王维,就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慨,也体现了过节不能团聚的真实情况。
今天的社会,清明节多半要放假,交通也方便多了
,但 是 对于 远方求学的 人,要在 两三天内,从学校到老家一趟,是 做不到的 。对于要考试的年轻人,就更要抓紧时间了。考公,考事业编,专升本等,是人生大事。
若是
清明节期间,耽误了 学习,肯定不太好,要是 落榜了 ,那就一家人都会遗憾。还不如 等 自己考上了 ,再回到家,祭祀祖先,有 所 交代。02
有孕在身的女人,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家里添丁,这是大事,丝毫不能马虎。
很多女人,因为身体缘故,怀孕非常难受,甚至要随时注意流产之类的问题。
外出的时候,女人也更容易中暑、头晕等。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去上坟,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上坟的过程中,要添土,除草,烧香,烧纸,还要走几里地。对于孕妇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的地方,把清明节称为鬼节,对于新生儿是很不友好的。就怕有什么妖魔鬼怪来干扰人生。
虽然迷信的说法,我们不能相信,但是会有一定的心理负面作用。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孕妇就更不要去上坟了,还是给自己的家人,都留下一份好的心情。
我们都习惯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那也没有必要去招惹麻烦。
03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避免过于劳累和哀伤。
人老了,不中用了。这话不是一句感慨,而是很多老人的真实写照。
在“平安开平”网络平台上,有一条消息。
百合派出所民辅警在茅冈路段巡逻时,发现一辆小车停靠路边,车窗都起雾了。
原来是一位叫关某的老人,从中山市开车到开平来扫墓,旅途劳累,加上扫墓辛苦,身体状况欠佳,导致昏迷。
老人爬到车后座,就再也
动不了 。出现了 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的 状况。其家人联系不上,还以为是山里信号不好。要不是民警及时救助,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的消息,不是个例。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
有句谚语:“六十不盖房,七十不上坟。”也是很有道理的,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七十岁之后,人的身体,总是
要走下坡路的 ,尊重身体的变化,把上坟的 事情交给年轻人,也 合情合理。若是 年轻人都不在 家,老人也 不要独自去山里扫墓。04
身体残疾、走不动的人,在家祭祀就好。
我们也见过坐着轮椅的人去上坟,但那要看坟墓的位置,周围的环境,还有交通情况。
公墓,有可能是行得通的。
大部分的坟墓,尤其是山区的坟墓,若是坐着轮椅去,肯定行不通。
就是拄拐去上坟,都可能因为 滑到,引发更大的麻烦。
看看家里,有没有残疾人,走不动的人,让他们在家待着,更加靠谱。
非要祭祀祖先,在家祭祀就好了,先人也是会理解的。这不是不孝顺,而是避免跌倒,给别人带来麻烦等祸患。
05
墓主的老伴、父母,避免睹物思人,过于悲伤。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的故事。
北宋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多年,有一定的成绩,也引发了守旧派的不满,一些群众也不能理解。
就在王安石激流勇进的时候,儿子王雱早亡。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人痛苦不断。
在安葬儿子的时候,王安石日夜祈祷,忽然昏倒于拜毡之上。悲伤带来的后果,可见一斑。
王安石还梦见儿子,说:“父亲宜及蚤回头,休得贪恋富贵。”
此后,王安石心灰意冷,多次上书,请求隐退。其夫
人也 惶惶不安,劝说:“相公何不急流勇退?早去一 日,也 省了 一日的 咒署。”再往后,王安石离开京城,金陵安家,才心情平静下来。
是
啊,作为父母,若是儿女早亡,已经很痛苦了 ,要是 再去上坟,岂不是 让自己再一次痛苦?毕竟,坟墓前,会引起很多的 回忆。对于老伴,也是如此。给老伴扫墓,若是没有走出痛苦的人,还是不去为好。
过度的悲伤,会让大家都很担心,也容易引发意外。
06
新时代,上坟也要有新风尚,更多是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
我们相信,子孙后代都好好活着,先辈也会更加欣慰。
最
好的孝顺,是 先辈活着 的 时候,给予更多的 关爱,多一些陪伴。对于 先辈过 世之后的 操办,就要简单,并且 不要用消耗子孙的 福气来体现“孝道”了 。《孝经纬》中说:“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
清明节来了,大地蓬勃,家庭也要拥抱春风,不要一直在哀思之中。
避免上坟时的种种意外情况,家门幸运。